以比特币作为赎金的黑客攻击事件引发了全球关注。一方面,比特币价格一年涨了260%,其他虚拟货币也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比特币的匿名性和“反侦查性”令各界担忧其或进一步沦为黑客的工具。
一时间,这股“去中心化”的力量扑面而来,传统金融机构似乎乱了阵脚,永远滞后于创新的监管也欲追不及。 “全球来看,监管最为宽松的是日本、新加坡和欧洲地区,日本政府已经承认了以比特币为主的虚拟货币的合法地位,目前已向交易所和互联网公司发了十几张牌照,可以发行ICO。美国对于牌照的发放较为严格,各州立法不同。当然,各地区监管者对项目发起人或交易所对参与者的KYC(了解你的客户)和AML(反洗钱)的要求仍是必不可少的。”Qtum创始人帅初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Qtum此前成功发行ICO,同时接受比特币(BTC)和以太坊(ETH),以支持“量子链”项目的开发。
圈内人士推测,之所以日本积极拥抱这一技术,旨在吸引更多比特币流到日本,由于比特币的通缩特性,随着虚拟货币价值增加,这个国家掌握的财富也越来越多,这好比是在争夺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定价权”。
比特币价格飞涨ICO引“VC革命”
截至北京时间5月16日13:20,一枚比特币的价值为1725美元,一年回报接近300%(276%),这令全球投资者震惊。而一切都要从一个自称“中本聪”的人说起。
众人皆知,只有国家才有权发行货币,但在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巨匠哈耶克对此并不以为意,他晚年创作的《货币的非国家化》提出——既然商品、服务都自由竞争最有效率,那么为何货币发行只能被中央机构垄断?
这当时只被众人当作一种空想,直到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这个数学家、密码学家兼计算机天才的出现,他似乎领会了哈耶克的神思。2008年11月,他发表了《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想出了从无到有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电子货币体系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比特币看似就和Q币一样是网络虚拟货币,但不同的是,每个比特币,对应着一个根据复杂算法生成的方程组特解,就像每张人民币上的“唯一序列号”,有了这个号,就算拥有这枚比特币。中本聪在比特币网络中总共设置了2100万个待解的密码方程组,所以比特币总产量“确切又恒定”:到2140年产出第2100万枚后,再不增加了。
不少市场人士认为,比特币可以凭空创造且数量无穷,因而这无穷放大了其洗钱等风险,然而如今比特币的总市值仅约270亿美元。不过也因为它是通缩货币,因此投资的人越多,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在比特币兴起的同时,ICO也被认为可能是对VC(风险投资)的一场“革命”。帅初对记者表示,ICO是国际上数字货币/区块链社区的产物,常见的ICO里,数字货币和区块链项目向早期爱好者出售项目代币。项目团队通过ICO获取技术开发和市场拓展资金,而项目爱好者通过ICO支持项目,同时也可在对应代币进入交易市场后选择交易退出。
ICO参与者投入的是比特币,获得的是项目代币,而代币的价值取决于区块链项目的后续发展和设计。“以太坊在2014年通过ICO募集了第一笔启动资金,以3万个比特币而创下募集纪录,价值1800万美元。一年半时间,以太坊的软件市值到达了100亿美金,项目参与者都赚了很多钱。”他回忆称。
帅初进一步解释称:“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将其与IPO直接对应,ICO更像是一种‘众卖’(crowd sale),比如我们卖的是软件的使用权和完善服务;它和众筹有一定重叠,但区别在于众卖不涉及任何法币,全部都是加密货币,我们主要以比特币、以太币为主。”
在业内人士看来,ICO可能将引发一场真正的VC革命。“在区块链领域,ICO募集资金已经超过4亿美元,VC截至目前可能只募了2亿美元,”帅初预计,未来ICO的募集规模会不断扩大。不过,这个行业内都没有出售股权,都是‘众卖’形式。参与者有限,有特定行业属性,受众是非常垂直的,但越来越受欢迎。目前,还不存在把募得的比特币换成法币的情况。
“监督大于监管”
当然,新生事物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必然伴随着监管出台。纵览加密货币和ICO蓬勃发展的几个国家,“监督大于监管”的态度已经成了一种共识。
各国金融监管
“我们的ICO法律实体注册在新加坡,律师代表我们和新加坡政府进行沟通,政府要求我们做到的是对用户进行KYC和AML,同时要确保数据保护。”帅初告诉记者,ICO也有要求,必须做到用户的KYC和AML,以及数据保护。
新加坡被誉为对金融科技监管最为开放的国家。2015年下半年开始,由于世界贸易水平的持续疲软,新加坡调整了战略发展方向,将建设“智慧国家”作为政府的重点发展任务,全面支持市场创新。为推进Fintech发展,新加坡政府于2015年8月在新加坡金管局(MAS)下设立金融科技和创新团队(FTIG)。同时,新加坡在2016年6月提出了“监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制度,为企业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监管沙盒是一个“试验区”,市场放松产品和服务的法律监管和约束,允许传统金融机构和初创企业在这个既定的“安全区域”内试验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等创新,甚至可以根据“试验结果”修改和提出新的法律制度。
日本监管方的态度也以开明开放为主。今年4月1日,日本内阁签署的《支付服务修正法案》正式生效,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支付手段合法性得到承认,在日本将有26万家商店接受比特币支付。也正是因为这个消息,当时比特币应声大涨。
从数据看,目前日本已成为全球比特币第一大交易市场。火币区块研究部数据统计,两周前全球各国比特币交易成交量排名中,日本成交量占比46.4%,其次是美国占比26.4%,而排名第三的中国的交易量则降至10.%。
“日本此前发给交易所和互联网公司十几张牌照,可进行ICO,”帅初称,“结果就是更多比特币会流动到日本,随着虚拟货币价值越来越高,国家掌握的财富也越来越多。”
相比之下,美国的监管态度更为谨慎。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发布文件,首次把比特币和其他虚拟货币合理定义为“大宗商品”,即与原油或小麦的归类一样。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委员Kara Stein已针对围绕区块链技术和分布式总账的炒作,发出了警告;此前,SEC已经批准了在线零售巨头Overstock通过比特币区块链发行证券的计划;SEC主席Mary Jo White指出正在积极的探索区块链问题, 了解其具体影响。
3月10日,SEC驳回首个比特币ETF上市的申请。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因为比特币难以监管和监督,比特币后续产品若想继续发展,需通过其他途径。不过,SEC也在将在5月对此事进行重审。
国内监管办法或于6月出台
尽管这次“勒索病毒”事件本身不能与比特币划等号,但由于加密货币的价值和反侦察性,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监管部门都无法掉以轻心。
那么,以比特币为目标的黑客攻击会否成为脱缰的野马?
“‘去中心化’意味着,透过网络的技术支持,比特币的制造和发行都不以对中央发行机构的信任为基础,转账和其他交易等甚至不需要姓名。”上海区块链初创企业BitSE CEO钱德君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比特币所有转账记录都可以在网络节点中显示出来。不过,当比特币汇出后,如果黑客一直不动用比特币,那么仍是无法追查的。”
不过,帅初告诉记者,100%的反侦察性也并非那么简单,“如果黑客收到加密货币后,想换成法币,那么就一定要通过交易所来兑换,这就提醒了国内监管者,一定要加强对交易所的KYC和AML,即使黑客拿到了加密货币,也无法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在现实生活中使用。”
第一财经记者与相关从业者交流后也发现,加密货币和ICO等都是因技术驱动带来的变革,全球监管动作并不多,且大都持观望态度。
一直以来,中国都在积极支持金融科技的发展。5月14日,中国央行表示,已于近日成立FinTech委员会,以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将强化监管科技(RegTech)应用实践,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丰富金融监管手段,提升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
此前,据中国央行披露,其对各大比特币交易平台进行约谈和现场检查后发现,不少平台违规开展融资融币业务,导致市场异常波动;并且这些平台均未按规定建立相关反洗钱内控制度。数据显示,自央行入场检查后,来自中国境内的交易量直线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