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一期亚太地区报告指出 ,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前景是全球最强劲的,但也受到了国内外挑战的威胁。2017年4月《亚太地区经济展望——做好准备,迎接挑战》指出,中国和日本的政策刺激在近期持续支持了国内的强劲需求,这对亚洲其他经济体也是有利的。全球的大环境也较为有利。许多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特别是美国和大宗商品出口国)的增长正在提速,大部分国家的金融市场仍然稳健。
亚太地区在的经济增速在2016年有所放缓,但2017年预计将加速。尽管亚太地区2016年下半年的经济活动大幅改善,但增速仍从2015年的5.6%下降至2016年的5.3%。净出口持续拖累了经济增长。在私人消费强劲推动下,国内需求依然旺盛。预计2017年GDP增速将达到5.5%,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6年10月《世界经济展望》的预测值调高0.1个百分点;2018年增速预计达到5.4%。宽松政策将支撑国内需求,从而抵消全球金融环境收紧的影响。2017年本地区经济增长提速,这是亚洲贸易预期复苏、国内需求稳健以及政策持续支持的体现。
但亚太地区的总体前景掩盖了各国间的差异。在较大经济体中,中国和日本2017年的预期增速被上调,原因是政策提供了持续支持,且2016年底的增长势头改善。中国的GDP预计将维持强劲增长,但随着近期紧缩措施发挥作用,2017年增速将逐步放缓6.6%,2018年降至6.2%。日本的增速预计将达到1.2%,且增势将持续至2017年。不过此后,随着财政整顿政策实施和计划上调消费税,增长势头可能将有所减弱。日本增速的部分上调源自2016 年国民账户的全面修订。在印度,货币置换造成了货币短缺,从而对增长产生了临时性干扰(主要影响了私人消费),但这种干扰将在2017年逐渐消退。因此,印度在2017-2018财年的增速预计将回升至7.2%,2018-2019财年将达到7.7%。受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影响,韩国 2017年的经济增速预计将维持在2.7%的低迷水平,2018年上升至2.8%。与2016年10月《世界经济展望》相比,亚洲地区(除印度和韩国外)2017年的预期增速上调了 0.3个百分点。
近期的经济增长令人鼓舞,但经济格局仍继续由下行风险主导。部分大型经济体(特别是美国)的经济刺激政策可能会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但全球金融环境持续收紧,可能进一步导致资本流动出现波动。过去十年,本地区许多经济体的私人部门债务已经上升。如果借贷成本上升,可能造成部分企业及家庭违约,从而抑制经济增长。考虑到本地区从跨国经济一体化中受益匪浅,如果全球主要经济体更多地采取内向型政策,将对亚洲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中国的转型过程比预期更加曲折,也将带来严重后果。
在中期,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生产率增速放缓的挑战。亚洲是一个多元化的地区,部分国家存在“未富先老”的风险。这是因为,与欧美的经历相比,亚洲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更快。按照目前的趋势,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许多国家的人均收入(以美国为基准)将远低于发达经济体在其老龄化周期处于类似老龄化峰值时达到的人均收入。更糟的是,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本地区的生产率增速有所放缓,这使各国更难追赶处于技术前沿的美国等国家。本地区发达经济体的生产率增速放缓程度最为严重。如果不推出改革,本地区的生产率增速可能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低迷,而人口快速老龄化的不利影响正变得日益显著。
中国能够维持强劲的经济增长,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更迫切地实施改革。首先,中国应淡出设定难度较大的高增速目标的做法,增长引擎也应更快从投资和工业驱动转向消费和服务业驱动。其次,这一转变的关键是减少公共投资,同时增加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社会支出。第三,应加强金融监管(正在实施),减缓信贷的过快增长以及更普遍意义上的金融体系的过快发展。第四,应对国有企业实施预算硬约束,从而提升生产率并释放资源(如信贷)以供私人部门更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