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市场过度波动的冲击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有助于合理引导市场预期,遏制市场非理性炒作行为,从而避免人民币汇率剧烈波动。”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健表示,汇率作为典型的金融市场变量,易受非理性预期的惯性驱使,从而增大市场汇率超调的风险。加入逆周期调节因子将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上一交易日收盘价对中间价的影响,减少市场过度波动给中间价带来的冲击,保持人民币汇率总体基本稳定。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加入逆周期调节因子后,具体影响需要看逆周期影响因子如何设置。原来是两个因素即“篮子货币+上一交易日收盘价”决定中间价,现在考虑引入第三个。
对于引入逆周期因子的国际意义,申万宏源债券分析师孟祥娟指出,人民币已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篮子货币,以本国经济金融情况为锚是人民币承担分散全球货币风险的重要前提,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此次中间价形成机制调整实施后,将引导汇率预期双向波动,未来人民币汇率将更多地体现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变化。
报价将更充分反映基本面
自律机制秘书处介绍,随着汇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不断完善。2015年8月11日,完善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强调中间价报价要参考前一天收盘价。2015年12月11日发布人民币汇率指数,加大了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力度,以更好地保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基本稳定。2016年2月以来初步形成“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提高了汇率机制的规则性、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2017年2月将中间价对一篮子货币的参考时段由24小时调整为15小时,避免了美元日间变化在次日中间价中重复反映。中间价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有效提升了汇率政策的规则性、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在稳定汇率预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肯定。
近期,全球外汇市场形势和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美元整体走弱,同时我国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向好,出口同比增速明显加快,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态势。汇率根本上应由经济基本面决定,但在美元指数(97.4214, 0.1923, 0.20%)出现较大幅度回落的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市场汇率多数时间在按照“收盘价+一篮子”机制确定的中间价的贬值方向运行。分析显示,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可能仍存在一定的顺周期性,容易受到非理性预期的惯性驱使,放大单边市场预期,进而导致市场供求出现一定程度的“失真”,增大市场汇率超调的风险。
针对这一问题,部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商通过一些具体的模型设置予以矫正,已在过去一段时间的中间价形成中有所反映。此次以工商银行为牵头行的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汇率工作组总结相关经验,并经进一步研究讨论,建议在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增加逆周期因子,主要目的是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缓解外汇市场可能存在的“羊群效应”。
自律机制秘书处强调,逆周期因子根据宏观经济等基本面变化动态调整,有利于引导市场在汇率形成中更多关注宏观经济等基本面情况,使中间价报价更加充分地反映我国经济运行等基本面因素,更真实地体现外汇供求和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模型参数由各报价行根据对宏观经济和外汇市场形势的判断自行设定。近日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召开会议,讨论并认可工商银行提出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模型调整方案。
(原标题: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拟引入逆周期因子 缓解“羊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