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最高至6.7722元;6月30日,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设于6.7744元,三个交易日累计调高548基点;两者先后刷新逾七个月高位。在美元持续弱势并可能进一步走弱的背景下,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压力显著缓解,汇率预期进一步趋于平稳,前期大量未结汇头寸存在结汇可能,或促使新增外汇占款结束长达三年的下滑。
美元持续走弱无疑是最近这波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主要原因。
6月30日亚市早盘,国际市场上美元指数已创出95.47的2016年10月以来新低,之前短短三个交易日里美元指数重挫近2%。而导致这波美元走低的原因主要包括:近期美国部分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市场对9月美联储加息预期下降;市场对特朗普新政前景缺乏信心;欧洲经济复苏形势良好,市场对欧洲政治风险的关注逐渐被货币政策紧缩猜测取代。
应该说,美元在过去数年里一枝独秀,已充分反映了市场对美联储渐进收紧货币政策的预期,尤其在去年11月特朗普交易兴起之后,进一步计入了对特朗普政府实施减税、基建等政策以及对美国经济增长与再通胀的乐观预期,美元指数也由此创出十余年新高。但这之后,按部就班的经济增长及政策调整已无法为美元升值提供额外助力,今年前两次美联储加息都未能扭转美元总体弱势就是证据。不仅如此,如果前期乐观预期无法达成,美元还将面临“预期差”的考验。今年以来,特朗普各项政策主张“落地”进度一直低于预期,就令美元饱受“预期差”的困扰。往后看,特朗普新政变现困难重重,这种困扰可能一直存在。
总的来看,当前美国经济稳步增长,市场对美联储政策紧缩预期充分,周期性因素对美元上行的贡献已在边际趋弱,未来美国经济增长波动、特朗普交易波动可能对美元维系强势造成的挑战反而值得关注。
与此同时,在市场重新审视欧洲经济增长前景及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可能性之后,包括欧元、英镑等在内的主要欧系货币展现出了很大的升值潜力。鉴于马克龙赢得法国大选与默克尔可能连任德国总理,欧洲政治风险已下降,对于欧系货币而言,政治性风险因素在减少,周期性因素的正面贡献则开始显现。与当前美元所处环境相比,欧洲经济复苏还处在上半场,市场对欧洲收紧货币政策的反应很不充分,这为欧系货币走高特别是相对美元走高提供了想象空间。在美元指数中,欧元、英镑等欧系货币占据相当大比重,可以预见,下半年欧系货币升值潜力释放将是美元指数面临的最大考验。
美元弱势可能还没完,这对人民币汇率趋稳是利好。如果美元继续走弱,人民币对美元可能出现阶段性升值。同时,全球经济复苏共振过程中,资金对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及资产的兴趣在重新上升,也有望提振人民币汇率,改善贬值预期。
与去年底相比,当前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担忧已显著下降,而随着人民币贬值预期继续改善,之前企业和居民持有的大量美元头寸可能会重新结汇,从而带来外汇占款的改善。今年以来,央行外汇占款下滑幅度明显收窄,5月份只减少293亿美元,为2015年11月以来最小减少额。有理由相信,未来新增外汇占款将有望转正,从而结束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持续长达三年的下滑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