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4月开启“大水漫灌”,黑田东彦麾下的日本央行一路疯狂激进,如今换得的却似乎是一个越来越尴尬的结果。
横向看去,美联储加息、缩表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欧洲央行虽然还未正式宣告退出宽松,但时间表也已经在若隐若现之中;而此时的日本央行,却已经很难跟上如此“自信”的节奏。
数年的扩充流动性下来,美联储和欧洲央行都赢得了1%之上的通胀成绩,虽然这样的数字离2%的目标仍然相去颇远,但两者都清楚的预见,通胀就在那个角落里,虽未至,但并不遥远。然而,同样是倾其所有的“放水”,摊在日本央行面前的,却总是一轮又一轮毫无尽头的乏力的通胀数据。根据日本总务省的数据,今年5月,日本的核心通胀率只有0.4%。根据日本央行的统计,从2014年4月到2017年6月,日本的通胀累计上涨了0.3%。换言之,纵使祭出负利率加上超级量化宽松(QQE),日本通胀的增长连一年0.1%都不到。
7月20日,日本央行又一次议息。与关注美联储加息节奏和缩表计划,或是聚焦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是否暗示退出宽松不同,这一次,外界预期的丝毫不是来自日本央行退出宽松的暗示,而是黑田东彦的那一句——进一步调低通胀预期,甚至是无奈的放弃死忠于2%的通胀目标。
惨淡的通胀,或许真的会让日本央行成为,与退出宽松这个全球央行当下最“时兴”的潮流,背道而驰的那一个。
彼时,美联储加息和缩表的基调已定,德拉吉在葡萄牙Sintra的讲话又被市场误读,一时间全球主要债市一片哀鸿遍野,日本国债收益率不可避免地遭到大幅度抬高。其中,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被一度从0.047%抬高到了1.050%。此种情形下,日本央行第三次启动了自去年9月开始的创新策略——无限度地以0.110%的收益率买入10年期日本国债,力图对国债收益率曲线进行控制。日本央行7月初的那场对10年期国债的无限度购买,让不断攀升的日本国债收益率获得了喘息,同时也让外界清楚地看到,即便在全球主要央行一片鹰派之声中,为了控制住收益率曲线,日本央行也不吝背道而驰,随时准备开启无限量的资产购买。
至于去年9月就定调的,从一味追求每年80万亿日元的购债规模和降息,向以控制收益率曲线为主的货币政策的转变,也被看作是日本央行为继续刺激经济,做好的持久战准备。此前,日本央行想通过降息和不断扩大购债规模这样直接的方式,来刺激日本经济,从而获得日本通胀回暖以及失业率的下降。但是,虽然利率已经长期维持在了负利率水平之下,可供的购债空间也逐渐变得有限,日本的通胀却并没有明显的起色。黔驴技穷之下,日本央行在去年9月创新性选择了盯住国债收益率曲线,不再简单粗暴的固定每年80万亿日元的购债指标,而是根据国债收益率曲线来机动的决定购债的时机和规模。这就像是“正规作战”转向了“游击战”,日本央行政策的转变实则是在为更为持久的刺激做铺垫。而7月7日的那场对10年期国债的无限度购买,则是对新的刺激策略的最新实践。
回顾日本央行这几年的货币宽松,如果说一无是处,确实是有失公平的。毕竟,在大举的流动性刺激下,日本的经济增长和失业率都获得了相对理想的改善。其中,日本的经济增长已经连续录得了11年以来最长的连续增长,失业率也降至了2.8%的历史低位。然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通胀。纵使经济增速不断加快,就业得到不断改善,通胀却一直有气无力。按照传统的菲利浦斯曲线,通胀与就业本该有着相当紧密的关系,失业率低、就业好则通胀会攀升,反之亦然。然而现如今,菲利浦斯曲线在日本已经完全失去了意义。不断改善的就业,并没有随之带来一个持续回暖的通胀。事实上,这样失调的情形也并非日本的个体问题,而是放诸美国、欧洲目前都共同面对的问题。只是,在日本,这样的失调表现得尤为突出。
除了通胀迟迟离2%相去甚远这样一个利空日本央行退出宽松的基本面之外,另一个利空日本央行退出宽松的因素,则来自于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不久将出现更迭。7月20日议息之后,鹰派的佐藤健裕和木内登英两名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将卸任,接替两位的是更偏鸽派的东京三菱日联银行的铃木人司和三菱日联咨询研究所的片冈刚士。也就是说,7月20日之后,制约黑田东彦无限度宽松的两名委员将被与黑田东彦一个阵营的委员所替代。从人员配置上来看,7月20日之后的日本央行货币委员会将比目前的更为鸽派。如此配置,预见日本央行短期内会退出宽松,就变得几乎更没有了可能。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