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讯,面对加息和缩表暗示也“扶不起”的美元,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确认,过去一轮超级美元周期已然落幕,人民币汇率面临的外部风险继续下降。
27日,境内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大涨222点至逾九个月高位,与市场汇率一道升破6.74。与美元年内逾8%的跌幅相比,年初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仅升值约3%,还是“心太软”。市场人士认为,随着汇率预期逐步调整,人民币资产重现吸引力,居民大量持续的外汇可能重新结汇,后续人民币存在“补涨”潜力,时间点可能就在年中购汇旺季过后。
“铁了心”要调整到底
北京时间27日凌晨,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结束为期两天的议息会议,并公布利率决议和政策声明。正如市场预期的那样,美联储维持联邦基金利率1%-1.25%的目标区间不变,会后声明则暗示缩表会“尽快”到来。
与6月会后声明相比,美联储对经济活动的看法没有太大变化,但承认近期美国通胀疲软,并调整了有关缩表的措施,将“资产负债表正常化”的时间从“今年”(this year)修改为“尽快”(relatively soon),明确释放缩表将至信号。
美联储已于6月议息会议上公布了关于缩表的细节:缩表起步上限为每月缩减60亿美元国债、40亿美元MBS,共100亿美元;缩表规模将逐季扩大,直至每月缩减300亿美元国债、200亿美元MBS,重申将继续把所持证券的到期回笼资金用于再投资,直至利率正常化开始一段时间之后。
结合美联储官员再三“暗示”和“吹风”,业内几乎已确信,美联储将在9月会议上宣布启动缩表。本次FOMC会后,招商证券固收点评报告称,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声明中出现“relatively soon”一般意味着美联储将在下次议息会议有所行动。
政策声明发布后,周三国际市场纽约时段尾盘,美元却进一步走软,美元指数跌0.68%报93.4553,盘中一度跌至13个月低位93.37。周四亚洲交易时段,美元指数弱势不改,最低至93.15,进一步刷新2016年6月底以来低位。截至北京时间27日16:30,美元指数报93.54,较2016年末累计回调8.6%。
纵然经过了两次加息,缩表也近在咫尺,但美元自从年初触顶回落以来,对美联储紧缩举措的反应愈发冷淡,似乎已铁了心要将调整进行到底。
人民币还是“心太软”
从2011年5月低点72.7算起,到2017年1月初创出103.82的十四年高位,过去这一轮强势美元周期持续了“五六载”。如今,随着超级美元“陨落”,一众非美货币终于等来了扬眉吐气的日子。
比如说欧元,今年1月3日,就在美元指数创出十四年高位的同一天,欧元触底1.0340美元后返身向上,重新步入升值通道,到7月26日收盘,今年以来欧元对美元累计升值11.57%。应该说,欧元是今年以来美元走弱最大的受益者,而作为美元指数中权重最大的货币,欧元的走强同样也成为美元指数下跌的主要推动者。
截至7月26日,今年日元、英镑、加拿大元对美元分别升值4.98%、6.16%、7.44%,算上欧元,这四大货币在美元指数中权重超过92%。其他如澳元、新加坡元、韩元等发达经济体货币,乃至泰铢、林吉特等众多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对美元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值,人民币自然也没有错过这个收复失地的机会。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至少走出三轮较大的升值行情:第一波出现在今年1月中上旬,人民币凭着一波出其不意的升值,给年初时气焰嚣张的空头们当头一棒,先前高度一致的贬值预期就此出现裂痕;第二波出现在5月底6月初,人民币“赶”在美联储今年第二次加息前,发动一波闪电式突袭,离岸人民币飙升,带动在岸人民币跟涨,在内外夹击下,人民币空头“很受伤”,贬值预期进一步松动;第三波升值要从6月底算起,目前仍处进行时。
7月27日,作为对隔夜市场美元指数重挫的回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大幅上调222基点,设于6.7307,为去年10月19日以来新高。境内外市场汇率方面,27日,在岸人民币(CNY)兑美元即期询价交易开盘报6.7370,后快速升破6.73,早盘最高至6.7235,创去年10月17日以来新高,午后CNY升幅收窄,16:30收盘价报6.7376,较前收盘价升值169基点。昨日香港市场上,人民币(CNH)兑美元在最高至6.7248后企稳,北京时间16:30报6.7342,较前收盘价升值92基点。
与先前两波升值相比,最近人民币对美元单日疾升的情况少了,升值步伐却更稳了、持续时间更长了,目前升值幅度已接近年初那一波,大有希望“再创佳绩”。
然而,今年以来美元指数下跌了逾8%,欧元、澳元等对美元均升值超过10%,境内外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均不到4%,不仅大幅跑输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在新兴经济体货币中涨幅也是靠后的。面对美元的颓势,人民币还是“心太软”。
“没跌透”与反弹“还不够”
结合美元汇率及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表现,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主要是“被动”的、跟随式的,关键影响因素是美元汇率波动。往后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很大程度上仍将跟随美元波动,而美元阶段性弱势可能没到头。
美元在过去数年里一枝独秀,充分反映了建立在美国经济领先复苏基础上的对美联储渐进收紧货币政策的预期,尤其在去年11月特朗普交易兴起之后,进一步计入了对特朗普政府实施减税、基建等政策以及对美国经济增长与再通胀的乐观预期,美元指数由此创出十余年新高。但这之后,按部就班的经济增长及政策调整已无法为美元升值提供额外助力,今年前两次美联储加息乃至“预告”缩表都未能扭转美元总体弱势就很能说明问题。
如果前期乐观预期无法达成,美元还将面临“预期差”的考验。今年以来,特朗普各项政策主张“落地”进度一直低于预期,医改法案再三遇挫,就令美元饱受“预期差”的困扰;同时,美国通胀持续不及预期,经济增长放缓的迹象增多,也迫使投资者重新审视先前对美国经济与通胀的判断过度乐观的风险。
不仅如此,当全球经济复苏逐渐形成共振,主要央行在政策取向上的分歧逐渐消弭,导致过去几年支撑强势美元的“经济及政策周期领先优势”这一核心因素也出现了变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最近欧元走强对美元指数的打压。
当前美元面对的是“增量”利好不足的局面,周期性因素对美元上行的刺激已趋弱,美国经济增长波动不时造成扰动,“通俄门”等政治事件进一步增添美元走势不确定性;欧元的处境则截然不同,自从法国大选后,欧洲风险显著下降,经济处在复苏的上半场,不断带来“超预期”,有关欧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讨论方兴未艾,市场反应并不充分。
鉴于欧元在美元指数中所占比重,欧元升值潜力释放将导致美元指数蒙受下行压力。而欧元只是一个代表,在全球经济复苏趋势下,美元汇率面临的外部风险料继续上升。
美元弱势可能没完,这对人民币汇率走势是利好。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面临的内部支撑也有增强的迹象。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稳中向好、企业盈利改善、资本回报率趋于回升,同时在防风险、去杠杆大背景下,潜在金融风险得到一定管控,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在上升。
中金公司等机构认为,随着汇率预期逐步调整,人民币资产重现吸引力,前期企业和家庭部门大量持续的外汇可能重新部分结汇,将成为人民币“补涨”的一大动力。有市场人士进一步指出,度过6、7月年中购汇旺季后,人民币“补涨”潜力就可能逐步得到展现。
应看到,三波升值过后,当前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担忧已显著下降,如果美元继续走弱,人民币对美元有望延续阶段性升值势头。而与其他诸多非美货币相比,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有限,存在“补涨”空间。(原标题:美元“没跌透” 人民币反弹“还不够”)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