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8月15日)中国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M2货币供应同比增速自去年11月开始一路下挫,5月跌破个位数,7月再度刷新历史最低水平:
7月M2货币供应同比 9.2%,再创历史新低,预期 9.5%,前值 9.4%
7月M1货币供应同比 15.3%,预期 14%,前值 15%
7月M0货币供应同比 6.1%,预期 6.5%,前值 6.6%
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255亿元人民币(含银行业金融机构拆放给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款项),高于市场预期的8000亿元,大幅低于前值(15400亿元)。
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561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07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544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353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2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332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66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851亿元。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12200亿元人民币,超过预期的10000亿元,前值由17800亿元人民币修正为 17762亿元人民币。截至7月末,社融存量为168.01万亿元,同比增长13.2%。
影子银行卷土重来?
其中,被视为“影子银行”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 未贴现承兑汇票等非标融资数据较上月回升:委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均由减转增,后者大增2039亿元,而信托贷款减少了50%,至1232亿元。当月表外融资整体规模新增5042亿元,为上月增量的两倍还多。
不必过度关注M2
中国央行参事盛松成周二表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新增贷款更适合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因其涵盖了更广泛的融资渠道。在衡量整个社会流动性状况的准确性方面,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可能超过广义货币(M2)。
数据公布前,上海一基金交易员对路透社称,短期内市场还在等候金融数据落地,在全线低于预期的7月经济数据公布后,7月信贷及社融如何受到关注,“按央行的说法M2已经不是关键,主要看看信贷会不会很弱,特别是房贷的数据。”
央行此前多次表示,只要实体经济的合理融资需求得到满足,M2增速放缓可能是新常态,市场不必过度解读。 在上周五晚间发布的第二季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指出,当前M2增速偏低与多种因素有关;随着市场深化和金融创新,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更加复杂, M2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经济的相关性亦在下降,对其变化不必过度关注。央行还指出,下一步将保持货币总量稳定。
值得注意是大幅增加的存款,尤其是财政存款。数据显示,7月外币存款增加15亿美元;人民币存款增加8160亿元,同比多增308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7515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3697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1.16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7391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