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投这个事啊
干久了
爹妈认为你不孝
总是忙
亲朋好友觉得你不亲
少有时间来往
创业者觉得你事儿逼
鸡蛋里头挑骨头
FA觉得你很装
从不及时回消息
未婚的以为你有问题
已婚的以为你有外遇
离婚的以为你有目的
其实我们只是
努力工作,成就价值
晚上下班后
要是有同学朋友有搞风投的
那就请他们好好吃顿饭吧
反正他们也
来不了,在会上…
这是的确是一个风投真实的写照。
然而,即便如此,风投及投资经理作为一个时髦的词儿,依旧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年轻的,上了年纪的,甚至50岁知天命的人,做主持人的,演员们,仿佛风投有一个独特的魅力,几乎所有人都以加盟VC为荣,甚至很多人问GPLP君,到底如何才能做一个投资经理?
那么,既然风投这点事儿很简单,也很辛苦,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人要加盟VC?大家都傻了吗?
投资经理的光环与傲慢
犹如飞蛾扑火,几乎所有人都开始飞向了风投。
“如果说招聘一个投资经理,那么公司收到的简历会有一摞,如果说招聘一个销售的话,我们可能收不到几份简历。”某风投HR吐槽。
何以至此?
作为离钱最近的工作,来自投资经理的光环让所有人为之着迷。
想想,手握数亿资金,然后决定很多项目的生死,百分之一的投资比例,站在甲方的位置上,甚至可以通过投资拿一点回扣实现每年百万的收益,无论从钱还是从名声上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对投资经理青睐不已。
至于募集资金有多难,这些年轻的投资经理并不care。
至于投资的项目今后再融资或者活得的怎么样,他们同样也不care。
甚至,如果运气足够好,投出一两个独角兽来,这些投资经理的光环就更大明显,明星投资人跃然而出。
比如GPLP君就看到过一个进入行业三年就晋升合伙人级别的投资经理,巧合他投资的两个项目在创业板开闸的适合成功登陆IPO,业绩面前,该投资机构没有不晋升他的理由。
而其升级速度堪比火箭,让GPLP君羡慕不已。
因此,在各种案例面前,更多的人挤破了脑袋要钻进投资经理的阵营当中——有钱的,没钱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开始一窝蜂的涌进了创投领域,比如某XXX基金的投资经理是某某领导的儿子,来自摩根大通投行的招聘潜规则一样到了风投领域。
甚至为了当投资经理,他们不惜当做LP,这样总不能拒绝LP的要求了吧?
一场全民投资的浪潮就开始形成。
然而,这毕竟是一个小圈子,在这个小圈子里的少数人俱乐部当中,如何在5%的人吃掉95%的机构的利润的激烈争夺当中胜出很难,成功并不是那么容易,大部分人都是陪读。
因此,在这场运动当中,热闹之余,自己适不适合做投资?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这值得思考。
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做风投?
在来自全民投资的运动当中,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做投资?
这值得思考,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创业,也不一定每一个人都适合做投资。
比如很多投资人转型创业会失败,也有很多创业者创业成功后转型投资并不成功。
到底一个成功的投资人具备哪些特点?
如同一个创业成功的人具备的能力一般,聪明、能吃苦,高情商是一个投资人的标配。
“在很多机构存在各种特殊身份的投资经理,但是在我们公司,我们拒绝这种现象的存在,为了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同时在更多穷苦孩子更努力的现实下,他们渴望成功,因此也更努力拼搏,所以我们考察一个投资经理的首要选择是聪明,能吃苦。”谈及招聘原则及这些客观情况,某基金创始人明确表示。
与此同时,如果说作为投资经理需要这些条件的话,那么,要在投资圈混到合伙人级别,在聪明及能吃苦的情况下,高情商及社交能力也成为标配,然而,这正是那些出身条件一般的人的缺陷。
GPLP君曾以源码投资曹毅的晋升路线来描述一个投资合伙人所具备的基本能力,那就是绝对的聪明之外,还需要具备高情商,形成自己的圈子,最终吸引LP的信任及投资,甚至优秀创业者的青睐。
坦诚说,要做到投资及机构的合伙人,最终拼的就是你的社交能力及社会网络及人脉,而不是基础的其他工作。
如果说标准化的东西,那么外包或者其他人都可以做到,为何成功的该是你?
所以,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做投资,归根结底,聪明、能吃苦以及高情商是标配,然而,在此基础之上,还要看你的运气有多少了。
毕竟这又是一轮疯狂的厮杀,而成功的毕竟是少数,远比二八原则更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