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国家密集推出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政策,要求证券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2016年以来共有157家公司在创业板IPO上市。尽管少数因行业、季节周期等原因业绩有所下滑,但整体来看,新公司质量稳中有升,体现出明显的创新活力。
数据显示,2016年,新公司平均营业总收入、净利润分别为5亿元、0.7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12%、17.18%。2017年第一季度,新公司继续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同比增长分别达23.49%、19.42%。七成多新公司实现营收与净利双增长。新公司普遍体现小盘绩优的特点。2016年和2017年一季度,新公司每股收益达到0.98元、0.14元,远超老公司0.32元、0.06元的水平。除业绩保持稳定增长外,新公司还有科技含量高的特点。据统计,91%的新公司属于高新技术企业,47%的新公司属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司登陆创业板,例如我国第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贝达药业,国内锂电池隔膜行业龙头星源材质,统一通信龙头亿联网络等。
对于少数新公司今年一季度业绩下滑或亏损,投资者需理性看待。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2017年第一季度,有30家新公司业绩出现下滑,22家亏损,主要原因有:一是受行业周期影响,业绩表现相对较差;二是受季节性波动影响,计算机通信行业、家具行业公司业绩相对较差,业绩下滑的30家公司中,计算机通信行业的公司占比超过三成;三是受市场开拓或研发投入大等其他因素影响。部分公司报告期内加大了市场开拓和技术、产品研发投入力度,导致业绩下滑。理论上,第一季报因报告期时间短、季节性因素影响不需审计等原因,其参考价值比较低,不一定能准确代表企业整体长期业绩趋势,投资者需要理性看待、多角度分析。
“创业板业绩将越来越依赖于内生性增长。”广发证券策略研究分析师曹柳龙认为,由于并购重组审核趋严以及再融资监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预计未来创业板外延式并购的规模将继续下滑,创业板业绩增速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国泰君安证券中小盘策略分析师孙金钜持类似观点,整体来看,未来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内生增长能力要求将进一步提高,“真成长”优质公司将更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