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客户端消息,目前,深化简政放权改革正在有序推进,不断彰显积极成效,但也有一些地区和领域依然未能革除“脸难看事难办”现象,亟待引起重视。
半月谈记者最近在粤西某地级市采访时就发现一个典型案例。为了变更股权和公司法人地址,当地“海归”创业者王珵(化名)4个月内跑了10趟工商和税务部门,但仍然办不下这张证。
一张证为何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简政放权大潮下为何还会出现“办证长征”现象?是海外归国人员水土不服还是相关业务部门拖沓犯懒?怀揣种种疑问,记者近日跟随王珵来到该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现场体验了一把“办证难”。
“照章办事,却总过不了关”
从韩国留学归来的王珵,3年前在粤西老家创办了一家广告公司。2016年公司发生股权变化,要变更法人及公司地址,需要重新出具工商营业执照和变更税务登记。“走过初创期,团队会发生变化,这很正常。没想到4个月跑了10趟,也没办下这张证。”王珵告诉半月谈记者。
她之所以第10次来到行政服务中心,是因为上次工商部门出具的变更通知将其名字写错了,在办理交税迁移时被税务部门发现,只能重新找工商部门更正。
取号排队等了2个小时后,王珵走到窗口出具了身份证和营业执照正副本,告知工作人员上次出具的变更通知书将她名字写错了。工作人员看过后,既没道歉也不接办,只说了句“请提供资料”。
王珵反问道:“身份证、营业执照正副本都在,变更通知书写错了我的名字,是你们工作失误,我还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工作人员也懵了,竟说不出来要什么资料。最后还是一位负责人出来,指导她调出王珵的企业档案进行修正,重新打印工商营业执照,并出具变更通知书修改证明。
由于工作人员失误而不得不重跑一遍行政服务中心,只是王珵4个月来办证的一个小门槛。她告诉记者:“第一次去之前,我根据官网指引把相关材料全部准备好,但办理时前台告知还需要填一个表格,而且后来每来一次都被要求再填另一个新表格。现在我一见到工作人员走向身后文件柜就开始绝望,知道今天又办不下来了,要填什么就不能一次全说明吗?”
“我一直照章办事,但总过不了关。”王珵回忆说,有一次工商局给了她一份“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经理、监事任免职书”的范本,她按此格式全部填完,但还是被工作人员拒绝,说漏了“职务”二字,“但他们给我的范本里面明明没有这两个字啊!”
“不撒个谎,连资料都递交不上去”
好不容易把工商营业执照变更办好,可王珵的“办证长征”才走完一半。办理变更税务登记过程更让她记忆深刻。
“去年我准备好公司所有账目,提着厚厚一沓资料来回几次没人收。”王珵说,“我先去了区国税局,回复是要去市国税局申领税务迁移申请表才能查账。来到市局,说不归他们管,让我向区里要表。我返回区国税局,区里坚持说是由市局下发,他们没表。我又返回市局,人家问,你账目清查了吗,没清查拿什么申请表?”
到底是先查账,还是先拿表?不知如何是好的王珵向区国税局的股长问了半天,也没有得到一个答案。最后她不得不撒了个谎,跟区局负责查账的工作人员说“是股长让我来找你的”,这样才把账目递交上去。
折腾好几回,终于把资料递交上去,王珵高兴坏了,但高兴得有点早。“变更税务登记时显示系统未清零,因为多收了税,会计去申请退税,税务局让我们查清哪笔多扣了才能退。”王珵说,公司财务从2014年查起,发现2015年有张发票申请作废重开被扣了两次税。“不仅变更手续没办完,而且现在我们的业务几乎处于停顿状态,没法开发票啊。”
一番折腾下来,王珵终于明白,看似简单的办证一点都不简单。在第一次踏入行政服务中心后,她不断收到中介电话,中介开出1000元代办价码。“中介说,没多要我的钱,办个证下来要跑很多趟,最后他也就挣两三百元。”王珵说,她一开始不信邪,觉得办证指引非常清楚,怎么会办不下来?如今她不想自己再为办证奔波往返,只能聘请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帮忙。
“想不通,为何办个证会那么虐心”
不信邪的王珵最终妥协了,她至今不知道要花多长时间、多少钱才能彻底办妥。“虽然从头到尾工作人员没多收过她一分钱,但整件事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实在让人虐心。”
王珵说,她一度很想投诉,但父母劝她不要这样,说他们找关系帮忙解决。“这种靠关系而不靠规则的社会风气让我特别难受。”
其实,王珵的遭遇并非个案。这4个月的办证途中,不排除有王珵个人原因而导致再跑一趟,但从记者现场目击以及调研情况看,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工作人员只求自己操作便利,把冰冷条款扔给百姓了事。
这些烦心的经历折射出,我国部分地区营商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不够法治化、现代化、人性化,距离服务型政府要求有明显差距。
如果基层工作人员不能转变观念,设身处地从群众角度着想,那么简政放权改革就容易陷入空转,中央精神很难得到贯彻落实。唯有“进行自我革命、刀刃向内”,提高基层一线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才能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辟更多空间、注入更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