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中国经济放缓的时代,职场发展上升通道有限的局面下,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越发需要利用好已积累资产,投资保值增值,摆脱单纯依靠“劳动性”收入,创造资产性收入。时至今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知识的付费意愿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知识已成为财富真正的源泉,知识付费平台开始进入爆发期:
从2016年开始,一系列标志性的事件让内容付费渐渐成为时尚 。2016年5月15日,付费语音问答平台--"分答"上线。通过这一平台,你可以快速地找到能给自己提供帮助的那个人,用一分钟时间为你答疑解惑,很多名人和各领域的专家也都加入分答付费问答模式。随后,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全力打造"得到APP",知乎上线知乎live等等。
进入2017年,这一趋势丝毫没有减速的迹象。3月7日,豆瓣网推出了首款付费产品--"豆瓣时间";随后腾讯CEO马化腾表示,微信公众号正加快上线付费订阅。
知识付费平台目前有很多,知乎、得到、分答、豆瓣,以及虎嗅、钛媒体推出的VIP会员专享计划,都是将知识作为产品来卖,涉及到不同的领域包括专业技能知识分享、行业专家的问答、读书分享等等,不同的是平台的定位和用户的选择趋向性。
近日阿里应用分发发布的《2017年Q2应用行业报告》显示,5家知识付费平台同比增长率均在50%以上,目前用户已达到5000万,知识付费正处于高速增长中。随着消费者对于互联网付费产品的认同度不断提高,知识付费平台也开始进入了爆发期,知识付费平台迎来的全新的发展风口。
据《报告》显示,近一个季度以来,喜马拉雅FM、知乎、豆瓣、得到、分答、在行等APP都有明显的增长。六大知识付费APP中,有5家同比增长率都在50%以上。其中知乎(知乎Live)增长较快,同比上一季度月均分发增长了81%。
从2015年至今已有大量知识付费类APP或重量级子栏目上线。在这一波知识红利中,目前各大平台优势渐显,一些具有知识IP效应的分食者也越来越多,如马东和高晓松都联合平台推出了付费音频节目。根据这份行业报告的预计,目前知识付费用户已达到5000万,2017年知识付费的总体经济规模将可达到500亿元。各大知识付费平台用户以90后为主,均为男多女少。知识内容偏向多领域的知乎、豆瓣90后用户占比最大,男女分布更均衡。知识内容偏技能、实际生活的得到、在行等APP。80后用户占比最多,男女差异则略微明显,但各家的用户画像整体上都较为一致。
知识付费成型需要经历几道坎?
或许你会说目前的得到、知乎都是比较成型的知识类型的社区平台,在商业化变现的道路上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并且在持续的走下去。而其实业内不少分析人士对于罗辑思维等并不认可,大家觉得的认可其实是一种有意识的引导,是一种文字游戏而已。那么,知识经济成规模型盈利还需要经历哪些沟沟坎坎?
1、用户对于付费模式认可度的升华
虽然目前的互联网用户仍在逐年上涨,并且处在了很高的一个水平,但是大多数用户的互联网思维还处在初级阶段,并没有做好迎接新兴事物的准备。从智能家居的衰落就可以看出来,不是智能家居不好,而是目前的用户不接受,二者不在一个层次,所以无法直接对话。再加上当时概念化的东西太浓重,难以脚踏实地,产品虽能实现基础功能,但是比较鸡肋,与人们迫切的生存需求不匹配。
2、生存还是享受?这是最难的选择
用户如果连生存都有问题的话,谁还有心思去听这些知识分享?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快,闲暇时间已经被手游、电视剧、电影包围,哪还有时间看书?再者说了,听听大咖的教授更多的是提高精神境界,能从其中迸发星星之火的少年,就一定会是你么?虽然二三线城市生活节奏慢,人们愿意去享受生活,但是这些人会是平台的目标用户吗?当然不是。
而这种状态是社会化的,我们需要的是从精神层面的改动开始,再到实际行动,知识付费是一个渠道,但也只是是一个必要的手段而已。
3、当“糖衣”下没了炮弹
如果说现在的知识付费模式是一种革命的话,那么如何摆脱糖衣下的炮弹就很重要了。用户购买的是服务,而并非是“炮弹”,是要有用、有价值的东西。你能说大咖的内容没有用吗?即便是精神慰藉也算是一种价值啊。但用户更想得到的是认可度和自身价值的提升,仅仅通过看几篇文章是很难达到的。不过,你可以学习大咖的思维模式。
结束语:知识经济更多的重点在于知识,然而知识本就是无序的,每个人的要求是不同的,你选择让所有的人来认同你,不如让用户自己去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当更多的人意识到这一点,或许就是知识付费经济时代的真正到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