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三板 / 融资 创业 / 动态 / 观点 > 创业资讯:机器人25秒就能发送速报,记者编辑该咋办?

创业资讯:机器人25秒就能发送速报,记者编辑该咋办?

2017-08-11 13:56  来源:腾讯创业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腾讯创业

导语:智能化机器人的种类越来越多,有扫地机器人、交易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现如今甚至出现了能编辑新闻的机器人。8月8日21时19分,四川九寨沟地震,机器人用25秒写了全球第一条关于这次地震的速报,通过中国地震台网官方微信平台推送,全球首发。


这篇标题为《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的速报全文585个字,在8月8日21时37分15秒由机器人自动编写。

 

速报内容包括速报参数、震中地形、热力人口、周边村镇、周边县区、历史地震、震中简介、震中天气、产出说明和5张图片。


 

写这则速报的作者为“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它是国家地震台网研发的智能机器人。这不是它第一次露面,早在2016年5月四川绵阳地震期间,它就用6秒钟写下560字速报,整个过程自动写作,自动发布,无人介入。

 

据了解,“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实体“机器人”,而是一套能够执行命令的程序。当地震发生后,这套系统会启动工作流程,取标题、发布图片、写地震参数......将这些步骤逐一展开,在最短的时间把速报写出来。

 

8日当晚,中国地震台网官方微信发出第一条速报后,截至9日下午6点32分,又连续推送了14条关于地震的速报,均为机器人操盘,最快出稿速度为5秒。

 


排列以速报推送时间为基准


速报的数据地震参数,如震级、震源深度等信息来自地震台网。其他背景数据来源不一样,如震中的简介、震中所在地周边乡镇、村落等情况,有些是检索的,有些则是之前就储存在机器人系统里。

 

自中国地震台网微信平台今年6月29日上线以来,共发送了68篇机器人撰写的速报。

 

机器人目前擅长的写作领域:财经、体育、自然灾害

 

机器人参与新闻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01年谷歌实现个性化新闻推荐,那年,谷歌开创了用机器选编新闻的先河。可实际上,机器人新闻是“自动化新闻”的通俗说法。继2014年7月美联社引进“机器人同事”后,全世界的新闻编辑室纷纷引入自动生成新闻技术。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卫报》和路透社等西方媒体都走上了自动化新闻发展的道路。国内,直到2015年9月,腾讯财经的机器人Dreamwriter才正式出道;同年11月,新华社推出“快笔小新”,主打财经新闻;去年,第一财经发布智能写稿机器人“DT稿王”。



截至8月8日下午3点03分,Dreamwriter在当天共发布了两篇新闻。不难看出,自动化新闻格外擅长于财经领域,不过,它在体育领域也毫不逊色。以“快笔小新”为例,它供职于新华社体育部、经济信息部和中国证券报,可以写体育赛事中英文稿件和财经信息稿件。多领域同步发展,难不倒自动化新闻。


上述两个领域和地震领域有着几个共同点:


其一,数据繁多,程序复杂,工作繁琐,需要花很多精力对数据进行分析,而处理数据是算法的强项;


其二,有相对固定的新闻模版,较为程式化,题材重复性高;


其三,这类文章大多不需要大量采访。


所以,记者到底会不会因为机器人而失业?这是有可能的,但不是所有领域。


《洛杉矶时报》的机器人也误报过地震新闻


2015年,NPR(美国国家公共电台)让一位资深商业记者与写稿机器人比拼写新闻稿,双方就一家公司的最新收益报表出来后,第一时间进行写作。最后,机器人花了2分钟完稿,记者花了7分钟。在质量上,机器人的稿子获得912票支持,记者获得了9916票支持。


将记者与机器人的新闻稿做对比后发现,记者的新闻稿以语言丰富取胜。但这并不是说机器人的新闻稿就很差,它的新闻稿反而更加凝练和简明。


机器人稿件中的这些特征与“机器人新闻”的工作原理密不可分。简单来说,新闻写作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用模板式写作,直接往框架里面添加内容。二是更复杂化、人性化、文学化的新闻。机器人写稿属于第一类。技术上通过根据各业务板块的需求定制发稿模板、数据自动抓取和稿件生成、各业务部门建稿编审签发“三步走”来实现。


新华社机器人发稿系统后台有500到600个模版,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呈现不同的稿件。目前新华社机器人发稿系统运营维护仅需4到5人,平均一天稿件签发量在100条左右。

 

总而言之,一条机器人新闻的顺利诞生,首先需要清晰、准确、结构化的数据,当数据质量较差时,新闻的报道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其次,机器人新闻的报道领域局限于题材重复的新闻故事;最后,机器人现阶段依旧离不开人类干预。


目前需要人类干预的环节包括:制定算法、提前撰写新闻模版(语句、段落或是整篇报道)、最终核实环节,等等。


这也意味着,一旦脱离了人类的干预和核实,机器人新闻的准确性可能面临巨大的挑战。


当地震或是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附近地区的读者最希望能够快速、准确地知晓诸如破坏程度、波及地域、时长等信息,以便及时逃生或是做好避难准备。而一旦地震报道失实,则可能造成不可估计的严重后果。


即便是地震机器人新闻的鼻祖Quakebot,仍然多次误报地震信息。


2015年3月,南加州的地震仪检测到了日本、阿拉斯加主要的地震信号,美国地质调查局错误地将其报告为发生在加州的、震级范围从4.8到5.5的地震。但地震并没有发生,更没有人感知到地震。尽管如此,Quakebot仍然发布了这三个假地震的报道。    


机器人对数据非常敏感,它可以对基础的数据类新闻进行分析和写作,节省记者的时间,降低媒体的成本,提高媒体的效率和收益。


结束语:在AI威胁论同样盛行的新闻媒体领域,一部分媒体人对写稿机器人的出现表示担忧,但机器人并不会取代记者,相反会成为记者的好帮手。在未来,机器人和记者相互协作,才是主流趋势。即使机器人抢了在某些领域工作的人的饭碗,说到底也是为了推动整个社会的前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