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在使用猫眼电影的取票机取票
而之后,美团对于新业务的拓展展现谨慎态度,没有再拿出大把人力物力财力,砸出一个具备一定规模的垂直业务线。
除了猫眼电影外,2015年底到2016年美团还陆续关掉了实物电商、O2O上门服务、早餐等业务。这些业务或订单量过低被逐渐边缘化,或客单低投入高难以获利。
绕了一圈,T字头上的一横也逐渐减弱。
从2016年10月至今,美团力推“城市合伙人”计划,涉及1200个县市。代理范围包括餐厅团购、推广、支付等业务,收入模式为“团购毛利分成+考核奖金+其他产品”。美团官方将这一项目形容为美团“建平台,建生态”战略落地的一部分。
但这些县市中,超过半数此前为直营城市,美团的这个举动实际上是把团购的直营城市转为代理城市,数千名基层地推遭变相裁员。
美团曾经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一只强有力的团购地推军队,来获取商户和客户。这让美团迅速在团购领域占据头把交椅。美团的团购地推团队人数到底有多少,并无官方数据,广为流传的一个说法是,美团和点评现在员工3.5万,里面有2.5万人是销售和地推。
作为PC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团购这一消费模式在移动互联网市场环境下逐渐衰落。并且随着与大众点评的合并,美团坐稳一家独大的位置。曾经的核心竞争力,现在反而成了一种累赘。对于美团而言,去团购化将成为常态。
新的“三驾马车”
2016年之后,王兴鲜少谈起T型战略,取而代之的是“三驾马车”。
2015年11月,美团点评公布了合并后的组织架构调整,成立五大事业群:平台事业群、到店餐饮事业群、到店综合事业群、外卖配送事业群、酒店旅游事业群。之后,历经三次调整,今年1月,王兴以内部信的形式,宣布餐饮、酒旅、综合(餐饮之外的本地生活服务)三驾马车形成。
在这三大业务架构中,原到店餐饮事业群、外卖配送事业群和餐饮生态平台层级被取消,统一归进餐饮平台,餐饮平台负责人由美团老将王慧文担任总裁;酒旅事业群与原美团平台合并,成立平台及酒旅事业群,由原酒旅事业群陈亮担任总裁;综合事业群和点评平台合并,成立点评平台及综合事业群,由新加盟的张川(原58集团执行副总裁)任总裁。
美团外卖骑手在接受培训
美团的“三驾马车”在各自领域遭遇激烈竞争。酒旅业务面临携程系的强大压力;在餐饮领域,阿里口碑、饿了么、百度糯米+外卖等仍然是美团外卖的竞争对手。整个2016年,美团都在核心业务上与竞争对手胶着,并没有业务拓展上的动作。直到今年2月,美团在南京上线打车业务。
按照王兴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的说法,之所以做打车时因为它是基于位置的服务(LBS),而“美团的业务特征很大是和位置相关的”。
不过从目前看,美团并没有大举押注打车业务,更像是试水,经过半年的运作也只局限在南京一座城市,并大肆烧钱,没有向外扩展的迹象。之后更可能的是把打车服务跟美团点评其他产品结合,比如外卖(类似UberEats),也可能酒店接送机。
而在三大业务确认后,美团内部的摸索也基本围绕三大业务展开。
4月,美团酒旅事业群推出榛果民宿,由90后员工冯威赫负责;7月,餐饮平台孵化的零售业务成型,在望京开出第一家实体店掌鱼生鲜。这意味着美团的业务布局,和T型战略阶段有很大不同。
一位美团离职中层告诉AI财经社,美团对于新业务的拓展并没有明确规划,大约就是一个小团队先内部摸索着做,做得好就把更多的资源放在你身上。
美团还能不能上市?
从来没有一家企业的多元化战略像美团点评这样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和质疑,甚至有人关心美团的“撒网式”扩张会不会成为乐视第二。
争议如此强烈的一个原因是,成立七年且具有规模的美团,已经站在了上市的档口。无论其做什么,都会与上市挂钩。
这种猜测并非没有道理。在去年国庆节前,美团餐饮平台总裁王慧文发内部邮件,称公司将开始追求盈利性增长,因此未来销售团队将不再以交易额作为衡量指标,而是以营收作为业绩。这意味着,美团开始从追求规模增长转向追求盈利。外界对这一信息的解读是,美团上市已经提上时间表,开始做财务数据给上市铺路。
但美团对上市三缄其口。
虎嗅研究总监Eastland根据中远期估值,把企业分成了三类:
第一类是猪,预计上市时市值10亿美元到50亿美元之间,上市几年后有望达到100亿美元左右;第二类是大象,预计上市时市值超过150亿美元,上市几年后有望达到500亿美元甚至800亿美元;第三类是恐龙,目前只有AT,市值在800亿美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