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引导,企业在跟进,消费在释放,中国特色小镇风生水起,如火如荼。
特色小镇的概念最早来自国外,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在经过工业化和城镇化之后,由于城市、产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需求,逐渐形成了形态各异、主题鲜明的特色小镇。
一、国外特色小镇缘起
国外特色小镇不是无缘无故而产生的,而是在特定的条件下,经过不断积累、沉淀和演变,慢慢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那些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传承 以小镇为单位的国度
欧美国家是以小镇为单元的国度,“特色小镇”是他们的主流生活场。初到欧美国家的人可能不会被纽约、伦敦、洛杉矶等大都市繁华喧闹所震撼,给人印象深刻的往往是那些掩映于幽林树丛之间,坐落在旷野平原之上的一座座小镇。
相对于大都市的灯火繁华、高楼林立、人群嚷嚷,欧美国家的人从骨子里更喜欢居住在小镇里,很多小镇都是几百年的历史传承,留下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印迹,无论是建筑肌理、人文风情、商业形态还是生活习惯、传统工艺,都代表着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象征。
这种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以及人们的小镇生活习惯是西方特色小镇形成的重要原因,因为这些国家天生就是由一个个的小镇构成的。
(二)城市外输 产业经济需要新增长极
从上世纪中期开始,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工业化时代,大城市病凸显,堵车、污染和老城区犯罪率飙升,于是开始出现人口向郊区转移的趋势。美国曾一度出现“逆城市化”的浪潮,大量人口从大都市中心地区向周边城镇扩散,一度出现城市空心化的现象。
大都市周边的小城镇土地便宜、环境宜居、交通便利,成为推动人口外溢和居住郊区化的重要因素。在这个“逆城市化”过程中,很多企业把总部或部分核心功能搬迁至大都市周边的小城镇,通过企业或产业带动周边特色小镇的发展,同时也通过各种城市功能转移为不堪重负的大都市缓解矛盾。
后工业化时代除了大都市病的严重弊端之外,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产业动力不足。特别是就业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很多居民全靠国家的福利和补给。为了更好的推动就业,打造全新的以小镇为单元的经济增长极,政府通过城市规划积极引导有基础的特色产业小镇的发展。
就在企业外迁或人口向郊区转移的过程中,政府意识到这对于周边小城镇是一次非常的升级转型机会。因此,在政府政策扶持下,小城镇与当地特色产业或转移来的大企业进行有机融合,再通过各种鼓励措施吸引人才汇集到小镇之中。最后,慢慢沉淀出了一批充满吸引力的特色小镇,就像一锅老汤,弥久愈香。
(三)收入均衡 容易形成产业和人才聚集
欧美发达国家各地区收入相对均衡,并没有出现像中国这样大量人口流动的现象,甚至很多人群都想逃离大都市,去周边小城镇去工作生活,特别是那些气候好、人口密度小、房价低、税收少的小城镇。所以,这些小城镇的综合条件甚至比大都市都要好,只要在特定的条件下,就很容易形成人才和产业聚集效应。
目前中国由于区域收入差距越大,低收入地区人口向高收入地区流动的现象非常明显,每年的春运就可以看出。农村人想进城,内陆地区人口涌向沿海发达地区聚集。特别是在欠发达的地区,如果没有任何基础支撑,特色小镇是很难引入产业资源。
二、国外特色小镇主要类型
国外特色小镇主要是按照市场规律发展起来,与低成本及要素的聚集有直接的关系。国外特色小镇一般是通过龙头企业或培育基础产业慢慢向某一个空间聚集,最后形成产业集群,再加上小镇本身的优质生态人文资源,最终形成特色鲜明的小镇。目前国外特色小镇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科技总部型特色小镇
在欧美发达国家,很多小镇就是依托一个企业总部发展起来的。例如美国的硅谷,其实就是一连串的科技总部型小镇聚集而成,另外这种类型的小镇往往还会依托世界知名院校,用作企业发展必须的科研和人才力量。
美国山景城小镇:是美国人均最富有的小镇之一,Google的二十多栋办公楼就散落在这个美丽的小镇里。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高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