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褚橙”岁月
2001年5月,身陷囹圄的褚时健保外就医,回到玉溪的家中与马静芬重聚。2003年再次获得减刑,2004年获准假释,已是后话。
2002年,七十多岁的两位老人上哀牢山种橙,缔造了一个现代农业的品牌传奇——褚橙。当这段往事被世人戏剧化地演绎之后奉为励志典范口口相传,马静芬的回忆显得平淡而真实。“为了生活嘛!那个时候我们要吃饭,要养外孙女。我还有烟厂发的退休工资,他什么都没有,坐吃山空怎么行?”
至于为什么选择种冰糖橙,“一是原来就吃过这种果子,觉得很好吃。再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条件不可能允许我们去搞别的,去香港、去澳门开个烟厂行吗?一个是没钱,一个是你做那些事情太敏感。当时想着种橙子的话没人来管这个事,我们只要种得卖出去够我们家过日子就行了,别人不要来找麻烦。”
“我们就是种冰糖橙还有人找话说!”
彼时的褚家,从财富激增、人人羡艳的烟草行业巅峰陨落,70岁的马静芬陪着75岁的褚时健钻进哀牢山深处的果树林里,守着春华秋实的岁月更迭,大概才能够在这大起大落的戏剧人生之外觅得一丝安宁和踏实。
“有的人就觉得褚橙是我跟老头子两个人挖锄头种出来的,果子熟了我们就挑着担子到街上叫卖,其实不是的。”褚橙从一开始,就采用了工业化、科学化的种植模式。
2002年,新平金泰果品公司成立。老两口拿出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将近300万,又找一些老朋友借了500来万,一股脑全部投了进去。那时候的云南农业用地几乎都是靠人工挖地,褚时健出了不少钱,也请搞建筑的朋友帮忙,将挖地机开到了哀牢山上,用机械化的方式对土地进行深挖改造。“褚老板起点高!”褚橙基地的作业长王学堂回忆到。
除了对山地进行机械化改造,从南恩河、棉花河引入灌溉水源,引进专业的柑橘种植人员,在烟草行业浸淫多年的褚时健熟知烟农靠天吃饭的低效性,所以当他下定决心种橙子的那一刻起,他就意识到科技、专业、人才是实现地利人和的关键所在。
和老伴儿的有条不紊比起来,马静芬多了一份女性天然的焦虑,“那个时候很苦,吃的讲不上,穿的讲不上,就知道赶快种,赶快长,着急的是,果树看着就像没长一样。”
2005年11月,老两口迎来了第一次收获的季节,在品鉴会大受好评的冰糖橙却没能令褚时健满意,他觉得口感太淡了。调整肥料配比之后,2006年橙子的口感大大改善,褚时健取名“云冠橙”。马静芬带着云冠橙到昆明参加展销会,为了吸引经销商,她拉出了一条红底白字的大横幅,上面写着“褚时健种的云冠牌冰糖橙”,老爷子担心受到旁人非议就把横幅撤了下来,马静芬趁丈夫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拉上,这一年,云冠橙一度脱销。
一时间,“褚时健种的橙子”不胫而走,口感好,酸甜适中,易剥皮,在昆明当地市场越来越供不应求。2007年,老两口就还清了当初的借款。2012年,生鲜网站本来生活网策划了“褚橙进京”的营销案例,褚橙名声大噪,掀开了互联网时代新的一页。
百战归来再出发
2013年,新平县政府提议把褚橙基地作为县里的新农业示范点,打造一个“褚橙庄园”。投资2000万,占地3500平方米,从设计图纸到建材选择再到组织人员施工,81岁的马静芬全部亲力亲为。“最开始是县里的意图,主要是考虑发展旅游,安排一些旅游团队从而实现创收。我们的意图是不想做的,因为来的人太多会影响我们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