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打过工你就会知道,打工不是长久的事儿,年轻人总不能在外面打一辈子工吧?所以不少“打工仔”逃离大城市,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2017年2月25日,舞钢市杨庄乡操占村的一处草莓种植大棚内, 一垄垄土埂翠绿掩映,一颗颗草莓鲜红欲滴……大棚内,38岁的孙延海正陪着几个客人采摘草莓。“原以为刚过罢年不会有客人来,没想到今天来了这么多人。30元一斤,供不应求。”孙延海嘿嘿笑着说。
早些年,孙延海为生计外出务工打拼。去年春节,他打工回来后和朋友闲聊,听说有人种草莓发了家,让他颇为动心。回家后,他把想法儿跟妻子王艳茹一说,妻子有了顾虑:“咱也没种过,没经验、没资金,要是赔了以后的日子可咋办?”“打工不是长久的事儿,总不能在外面打一辈子工吧?我想试试!”孙延海坚定地说。去年过完年,孙延海就跑到信阳、周口、长葛等地学习草莓种植技术,经过几个月的学习,更让他坚定了回乡创业的信心。去年5月,他在家里一边着手草莓育苗,一边跟乡亲们协商承包农田。听说他要种草莓,乡亲们都很支持,最终,他顺利流转了18亩地。
为了实现“创业梦”,孙延海不但拿出多年的积蓄,又找亲戚朋友借了一部分资金。为节省开支,他自己焊搭大棚钢架。“当时是6月底,马上就到伏天了,每天都疲惫不堪。”孙延海回忆起当初的艰辛,感触颇深。
第一年种草莓,孙延海一点经验也没有。不懂技术,他就钻研相关书籍;遇到病虫害,就跑东跑西虚心找行家咨询,孙延海说:“那一段时间的学习劲头比上学时还足,起早贪黑,从书本上学,跟技术专家学,收获确实不小。”到了草莓收获季,孙延海跑到朱兰、寺坡等大型超市推销。同时,脑子灵活的他还开通了微信营销模式,他把自家的草莓拍好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渐渐地,一些外地的游客也纷纷跑来采摘、游玩。孙延海还加大宣传力度,开展一些采摘活动,为自己的草莓基地增加人气,打响草莓园的知名度。“今年的草莓根本不愁卖。草莓亩产6000至8000斤,等草莓下市后再种上应季蔬菜,提高土地利用率,每亩地至少能带来两万元的纯利润。”他算了一笔账。
以上就是新三板创业资讯,更多资讯请关注财经365新三板创业频道(原标题:小伙子种草莓年入30万,来看他的“莓”好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