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想出一个法子:下班后把健身教练请到家里,另外把家里的储藏室改为一个小的健身空间,购置少量器材。这对他的健身需求来说,足够了。
对我的上司而言,时间和空间才是稀缺资源,钱对他而言最不是问题。
让大脑切换路径,直接跳过“if”,而是聚焦在“how”上。
一旦如此,大脑强大的调控能力会告诉你如何应对。
只想不做的思维路径,低级且低效。
高手的做法向来都是先搞起来,边做边看,边走边调控。
来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
来两个,干一双。来三个,干一组。
有人向维珍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请教处理难题的最好方式。他直接甩了一句:
“管他呢,做了再说。”
所谓的“先搞起来再说”,实则也是在你与事情之间建立“最短路径”。
直接上手做事,不BB。
有人整天嚷嚷着要学日语韩语西班牙语、德语法语阿拉伯语... ...
真的想学?最简单的方式,你去报个班啊!
我始终认为报班除了系统学习外,还能把人逼上跑道,形成良好的学习节奏。
不管别的,先把自己逼入学习期。
上了跑道,再懒的人,都能自然而然地跑起来。
决定一个人努力程度的往往不是人本身,而是机制。
就像只要你走上跑步机,当它开始运转,你就一定会跑步,不得不跑步。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机制与环境下,会呈现出两种形态。
好的机制,就是好的环境。
先搞起来,你才有机会进入那个环境。
有个大学同学一直想去印度,那会儿刚好有个印度访学的机会。
我说,你去啊。他搬出一堆理由,一会儿说那儿不安全,一会儿说自己身体不行,一会儿说想存多点钱再去,多准备准备。
“再准备准备 ”几乎是全球通用懒癌患者的教科书式借口。
因为完美的准备是不存在的。
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准备好。
我们能做的只有出发,直捣那件事的核心地带,而不是始终如秃鹰般,在外围地带盘旋。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又细想了一下。
从小到大我获得的或小或大的成就,都没有准备好。
唯一的区别仅仅是我做了而已。
只要做了,就已经能干掉50%以上的竞争者。
先搞起来再说,这些年我始终在训练自己的这个思维。
能花1分钟做完的,不花2分钟。
自己想做的事,立马找具体的,可实现的方式。
对于内心混沌,目标感弱的人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
当你做着做着,你就会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现在我找到了真正想做的事,虽然与当年所求相去甚远,但我依然为此开心并感谢当年的自己。
感谢曾经的我做了很多事,走了很多路。
至少做过,没缩手缩脚。
它们看上去不够冷静,甚至是一条无比错误、无比冲动的路。
可也正因为它们的存在,让我无比确信:
我现在走的这条路,是对的。
以上就是新三板创业资讯,更多资讯请关注财经365新三板创业频道(原标题:“先搞起来”,你就已经干掉了50%以上的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