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讯(编辑 孙远之)早在1993年,陈平兄弟就创建了知名物流企业宅急送,并苦心经营15年,将其打造成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快递企业之一,也因此享有“中国快递行业之父”的声誉,后因发展理念差异而离开宅急送,2009年自立门户创建了星晨急便,但因急于并购扩张带来系列问题,最终在2012年宣告倒闭。
陈平
1959年,陈平出生于湖北。兄妹4个中,陈平跟二哥陈东升(目前为泰康人寿董事长)最要好,上学那会,总跟二哥屁股后面折腾,动不动就翻墙出去玩,还拆坏了学校唯一的一台收音机。
1990年,学美术出身的陈平从中央工艺美院来到了日本。当时陈平的心中有一个最简单的想法:在那里要找到一个能使自己人生闪光的契机,为自己“这辈子做什么”找到定位。陈平恐怕怎么也想不到,他的人生真的在那里出现了转折。
在日本不到3个月,陈平注意上了日本铺天盖地的“宅急便”。那时日本的大街小巷充斥着比出租车还多的速递车辆。到学校还书、向房东付钱、送圣诞礼物……人们无须事必躬亲,只要招呼一声“宅急便”就一切OK了,费用只相当于公共汽车的车费。而且因为可以货到付款,往往不花一分钱便把这麻烦事儿办成了。这让陈平动心了。
1994年,从日本留学归来的陈平,与其二哥陈东升各出25万元,创立了宅急送的前身北京双臣快递有限公司。他首先在北京尝试同城速递业务,买了3辆车,招了几个司机。尽管他心中有“宅急便”的蓝图,但由于业务的不清晰使他走了不少冤枉路。
资料图
90年代的中国,老百姓生活中几乎不存在“快递”的概念,双臣正式开业第一天,没有生意;第二天,没有生意;第三天,还是没有生意;第四天陈平急了,7个人一起去大街上“扫街”,终于迎来了第一单生意:在中关村,一个等车的人将他们的快递车误认为是载客的小巴,上车给了1块钱,然后搭车到了亚运村。
不能等着生意上门,陈平开始在报纸缝的小广告里找活干。帮人接送孩子上下学、换煤气罐、搬家、火车站接人。就这样,他们咬着牙撑到年底。
“看来还是学艺不精”,1995年春节一过,陈平去了日本长野,找到一城株式会社的负责人小林。没有想到小林对中国的快递市场非常看好,两人一拍即合。双方的合作使公司再次活了过来。
1996年情人节,小林给陈平支招“送鲜花”。结果,双臣马上火了,4部电话,从早上8点一直响到晚上10点,当天就接到了1万多单,日营业额超过15万。之后陈平给双臣取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宅急送”,然后大步流星朝前跑。
从1998年开始,“宅急送”的业务逐渐走上了正轨,业务主线也变得越来越清晰。当年“宅急送”即以北京、广州、上海三地为基地,以武汉为交汇中心,开始了辐射整个中国东半部的24小时全国“门对门”快运服务。短短一年时间,陈平就建成了6个子公司,200个网点,每年营收保持着80%的增速。
到了2007年,宅急送的营业额已经突破13亿,员工近万名,覆盖了全国300多个城市,成为快递业的老大。
正当陈平笑傲于快递业江湖时,一次接受采访期间,偶然得知顺丰快递营业额已经达到了26亿。这让陈平很是震惊,强烈的好胜心让他很难接受这个现实。和宅急送主打大件包裹为主不同,顺丰主打小件物流市场。
陈平发话,要收购顺丰扩展自己的业务。但谁知道,陈平坐飞机南下,王卫见都没见一口回绝。
2008年宅急送决心力拓利润更为丰厚的快递业务,但遇上了08年的金融风暴和全行业的大萧条,公司经营出现困难,陈平被迫承担责任,选择离开了宅急送,告别了为之奋斗15年的宅急送。他一个人出去旅行,只身躺在100元一晚的旅馆里,陈平觉得,“谁都没有错,只是我难过。”
2009年,他自主创立了“星晨急便”,主攻他看好的小件物流领域、电商方向。东山再起的消息一出,就获得了阿里巴巴7000万的战略投资。此后3年不到,星辰急便就拥有了150个运转分拨中心和将近4000个网点,即使有“四通一达”在一旁虎视眈眈,陈平也毫不畏惧。
星晨急便与深圳鑫飞鸿合并
2011年,星晨急便与深圳鑫飞鸿合并,陈平原本希望通过后者的网络平台继续做大规模,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没想到不到四个月就被后者的4000万债务拖向了深渊。当时的陈平,完全低估了整合的艰难。由于两家公司的文化完全不同,还有不少网点是重合的,网点之间还经常会为争地盘吵得不可开交,最终,合并带来的协同效应还没看到,星晨急便已经出现问题。
结果,2012年春节刚过,星辰急便业务便开始大幅萎靡,“陈平携款跑路”的消息不胫而走。仅仅一个月之后的3月1日,陈平就不得不宣布放弃收购,星辰急便随即退出江湖,陈平的快递梦再次破灭。
值得注意的是,曾经一度占据快递行业头把交椅的宅急送,现已很难在快递业的第一梯队中见到其身影,而原来的追随者申通、圆通、韵达、顺丰等,却已纷纷完成资本化道路,成为快递行业的巨无霸。
以上就是创业资讯,更多资讯请关注财经365创业频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