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讯(编辑 孙远之)古琴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古乐器之一,“琴棋书画”之首的琴,指的就是古琴。古琴制作有一个专业的名字:斫( zhuó)琴,斫是用刀斧劈砍的意思。手工制琴的手艺人都被称为“斫琴师”,1987年生的我就是一名斫琴师。我叫张勇,出生在四川简阳的一个乐器世家。
稻苗青青,绿荷田田,我的工作室就隐藏在这个生机勃勃的农家小院内。不看电视,不上网,每天的时间被斫琴、弹琴、学习填充,我的生活与大部分80后大相径庭。
我家从爷爷辈就开始做古琴了,父亲和伯父都是从事乐器制作与修理的艺人。我自己15岁开始学习古琴,2003年拜广陵派传人曹珑为师,2005年回到四川简阳创办自己的斫琴工作室。2016年,我的古琴制作工艺被列入成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成为此项非遗传承人。
现在,工作室只有父亲、弟弟和我3个人,一年能做大约100把琴。每把至少3800元,高的几万元不等,年销售额超过百万元。我给父亲和弟弟发工资,父亲年薪20万,弟弟现在是学徒年薪8万。我们制作的琴已经遍布杜甫草堂、峨眉山、都江堰等处琴馆。古琴供不应求,产量成了最大的难题。
其实,我是被父亲“逼”上斫琴之路的。小时候,母亲在家务农,父亲和伯父则到北京的民族器乐厂打工。后来民乐厂倒闭,父亲辗转洛阳打工,而伯父则留在北京单干,制作的古琴声名渐起,成为国内小有名气的斫琴大师。我以为我爸离开乐器厂后,不会再碰这一行了。没想到他不仅自己在家里斫琴,还逼着我做。
我念书时成绩还挺好的,但初中毕业后,父亲执意要把我送到河南音乐学院学习古琴弹奏,我没有让父亲失望,两年之后,古琴弹奏就达到8级水平。这两年,白天上课,晚上还得跟着父亲学做琴,辛苦程度非同龄人能够想象。
做一把古琴,至少要3个半月至4个月时间,好琴耗时更长。制作古琴有干燥、划板、磨平、安装冠角等附件、再打磨光滑、调音、刮灰上漆、安装音位、再打磨、再上琴弦等90道工序。
这90多道工序,我全部都在这个小院里完成。小院里,一串串青翠欲滴的葡萄爬满藤架,四周分布着古琴的划板、刮灰、上漆等工作区。
所有的工序除借助电锯等工具以外,全部是手工制作,其中以刮灰最难,要耗费一个半月时间。这道工序做得好不好,直接决定古琴保存的时间,也影响后面的上漆。
要做好琴就要用传统工艺材料,我制作的古琴全部用的生漆。生漆,是一种纯天然的漆,从漆树上直接采割下来使用,比起化学漆,生漆具有更好的防腐、耐潮、耐高温的特性,我国已经使用几千年。
为此,我还在工作室的后山种植了漆树,再过几年就可以割漆了。
我对每一把琴的要求都很严格,上漆后,要一点一点的检查。低音浑厚,中音醇正,高音清亮,方为好琴。有时古琴面板弧度差之毫厘,音色也会失之千里。所以,学会弹奏有利于了解琴的手感和音色,能让自己知道一张琴哪里好,哪里不好。
古琴自古流传至今者数量颇多,大多弹奏多年木质和胎浆的挥发依然松透,韵昧悠长。新材制作的琴很难达到这种音色,当今斫琴师为达到老琴音色,往往采用老木,如老房架木等。因此,我经常从各地的老房子搜罗木材用于做琴。
我尝试过招收徒弟来解决产量问题,但斫琴体力消耗大,出师慢,很少有人耐得住。我曾经招到一个学徒,月工资1500元,结果他做了一个月就不来了。做琴一般半年能出师,但也仅限手工活,若调音不准所有的工作将前功尽弃。他出师之后我可以给他四五千的工资,但是他还是不愿意来。
爷爷张永四有一个观点对我影响深远:“喜欢弹琴的必会喜欢斫琴;喜欢斫琴者必会爱上弹琴。”现在,我每周二都要到成都市区,向川派古琴协会会长胡锦荣老师学习弹奏古琴。在家时,一有空就对着琴谱弹奏。不仅要学会弹奏曲子,还要学习曲子背后的历史文化等相关知识。
每天往返于家和工作室,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守着一份自己喜爱的事业,充实而自得。现在,挣多少钱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我不想盲目的为挣钱而制作古琴。业内有唐代古琴流传至今,我更希望随着古琴的熏陶,能够做出一张传世名琴。
想获取更多财经资讯,请关注财经365!
推荐阅读>>>
大学生创业:85后“玩泥巴”玩成蜡像艺人 工作室月入超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