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讯(编辑 孙远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叱咤风云的英雄钢笔,如今英雄归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电商。
2018年,英雄钢笔87岁了。
在英雄金笔厂做了31年笔尖的老匠人刘根敏,也迎来了人生中的知命之年——50岁。
刘根敏在工作中
前不久,他跟着英雄钢笔从上海市祁连山路127号的老厂区,搬到绥德路的科技园内。告别26000平的花园工厂,刘根敏还有些舍不得。在那里,他做了上亿个笔尖,见证了英雄最辉煌灿烂的时期,“那时候一天就要做两万个笔尖,香港回归的限量版18K金笔就是我参与做的!”
刘根敏在制作笔尖
如今,刘根敏仍坚守一线,在镌刻着岁月痕迹的工作台前一遍遍打磨、造型。他搓着黑乎乎的手,看着窗外,腼腆地笑着:这些年,英雄终于熬过来了。
“集团现在没有外债也没有内债,从2015年开始触底反弹,每年都有两位数的增长,”上海英雄集团销售总监王宝和透露,“2017年光是电商渠道就做到4000万的销售额。”
这个曾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叱咤风云、身价亿万的民族品牌,经历了波峰到波谷的过山车式震荡,在长达15年的沉寂之后,终于英雄回归。
辉煌:一支钢笔与一个时代
1985年,17岁的刘根敏凭借高出中专分数线40分的好成绩,上了英雄金笔厂技校。学制三年,两年后进厂实习,刘根敏的父亲相当自豪,逢人就吹牛:“金笔厂技校一年就招四五十个人,挤破头都难进!”
技校分为两个班,一个男生为主的前方班,主修精细加工,一个女生为主的后方班,主修产品检验,学生基本都是上海本地人。厂里配备有四五辆专门接送员工上下班的两节车厢公交车,被形容为“巨龙车”,在当时可谓福利丰厚,令其他厂子的员工羡慕不已。
说来也巧,刘根敏进厂时,正是英雄钢笔最辉煌的时期。光是金笔厂的中高端产品的笔尖,他一天就要做近两万个。
那是上世纪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蓝色涤卡上衣口袋中插一支英雄钢笔,是知识分子和干部的代表性打扮。英雄钢笔更属于馈赠亲友的时髦礼物,一支笔加一个笔记本,笔记本上再写几句祝贺或者励志的话,已经是难得的“奢侈品”。
一支英雄钢笔包含20多个零部件,核心技术在笔尖。小小一个金笔尖就要经过点铱、打磨造型、开缝等37道工序,其中8道工序必须靠技师纯手工完成。刘根敏练了两年基本功,才勉强上手。他仍记得厂里老师傅们炉火纯青的手艺,“一块铁片,锉刀一挫,厚度就能达到5丝(相当于0.05毫米),一分一毫都不差。”
刘根敏参与制作了不少历史性大事件的领导签字用笔。他最满意的一件作品是1997年香港回归的纪念限量版18K金笔,这支金笔笔尖是笔尖制作工艺的一项突破,如今放置在上海英雄金笔厂的陈列室。“为了这支纪念笔,我们先后刻坏五套模板,做坏了一百多个笔尖,手破了再破,磨了再磨,最后都长出了厚厚的老茧。”
每一片钢笔尖的logo印刻都需要手工辅助完成
英雄钢笔不仅见证历史,也在创造历史。1958年,英雄仅用9个月就研发成功“英雄100”,赶上了美国老品牌“派克51”,从抗漏、圆滑度、间歇书写等11项指标上追赶派克,不仅如此, “英雄100”结构极其复杂,有定位环、防拆解装置,内部零件众多,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为此还拍摄了影片《英雄赶派克》。到1980年代末,英雄金笔在国内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更是远销欧洲﹑北美﹑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处于绝对称雄的地位。根据1996年半年财报,作为上市公司的英雄当时总资产7.03亿元。
陨落:“英雄”迟暮
“在那个猪肉只要2块钱一斤的时代,英雄钢笔一年卖出了十几个亿。”上海英雄集团销售总监王宝和这样描述鼎盛时期的英雄。他已有35年工龄,伴随英雄经历大起大落。
1991年,王宝和从共青团工作转岗做市场销售,工资100多元。计划经济下,个体户较少,英雄主要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四个一级文化用品批发站,由各站长分发至下面的二级站和国有三级站。“当时没有现金,都是合同操作,站长都需要排队等着我们批复的合同,少的几十万支、多的上百万支。那个时候供不应求,拿到产品就是赚钱。”
一年两次的全国文化用品交易会上,英雄一天就能签出几千万支。甚至还需要增加两个预签会和两个补货会,根据生产能力来决定签货量。英雄一年卖了十几个亿,而当时占七成的主力产品,仅为均价一两元的学生钢笔。
计划经济年代的上海是当之无愧的品牌高地,涌现出金星彩电、双鹿冰箱、水仙洗衣机和申花吸尘器等风靡一时的名牌产品。上海文化业笔类的四家上市公司——“上海制笔四兄弟”也是风光无限,包括英雄股份、永生股份(“永生”金笔)、丰华圆珠(第一支国产圆珠笔诞生地)、第一铅笔(“中华”“长城”铅笔名扬天下)。
好景不长,在市场经济中,竞品越来越多,民营品牌百花齐放。再到21世纪初,随着中性笔的逐渐崛起,群众用笔习惯改变,英雄走向下坡路。
2001年,挂牌不到十年的英雄退市,“600844”证券代码不再属于英雄。在经历重组后,原“英雄股份”旗下与笔相关的资产于2002年被同处制笔行业的国有企业海文集团托管,房地产之类的其他资产则被置入另一家国有企业。海文集团于2003年投资3600万元组建了现在的上海英雄金笔厂有限公司,并于2006年将集团名称改为英雄集团。
英雄金笔厂新址
英雄的衰落,实则是上海老名牌集体沉沦的一个缩影。如今,“上海制笔四兄弟”早已各奔东西。王宝和感叹,“永生和丰华已经退市,企业改组消失,第一铅笔变身‘老凤祥’股份,英雄还在坚守钢笔单品。”
沉寂:用十五年时间“练内功”
从1999年到2014年的十五年间,细心的人们发现,英雄“消失”了。
王宝和知道,英雄不会消失,这个拥有一万多名职工的庞大集团,只是处于一个漫长的阵痛期。这个时期要多久?他说不上来。但是他告慰自己 “只要努力,国企还是有希望的。”
人员臃肿、机制落后、观念老旧,国有企业根深蒂固的弊病在波谷时期尤为凸显。英雄决定:自救先从“练内功”开始。人员分流历经前后三次痛苦的大调整,每一次都延续两至三年。如今,英雄集团在职员工1000多人,上海本地员工仅剩400多人。
减负后的英雄轻装上阵,也调整了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从直线化向扁平化发展,提倡一人多岗。仅王宝和一人就分兼集团销售总监、销售公司董事长、上海精细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三职,“扁平化之后,效率和执行力都提高很多,集团的运转速度在加快。现在20个人抵得上过去80个人。”
2012年,在人员整合完毕基础上,英雄金笔厂曾想以资产评估后的250万元价格转让企业49%股权引进战略投资者,希望借此进行体制机制变革。根据上海联交所当时的挂牌信息,2011年,英雄金笔厂营收约3779万元,同比下降13.09%,净利润为负472万元,同比下降近200%。
一时间,“英雄250万贱卖49%股份,不敌上海一套房”的新闻铺天盖地,炒作发酵后迅速扩散。英雄无奈只得撤回申请,转战“自救”。英雄金笔厂总经理董文斌回忆,“当时想要把机制搞活,可是最终由于摘牌企业未达标的要求,英雄只能撤拍。”
所幸,十五年的苦练内功终得道,英雄完成自我拯救,亟待涅槃重生。
回归:三赶派克,重振英雄
2015年是英雄触底反弹的一年,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电商渠道的崛起。
看到上海老字号鞋类品牌“回力”靠电商老树开花之后,王宝和决定前去学习考察。根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度中华老字号电商百强排行榜”,回力排名第二,2016年电商自营旗舰店销售额1.1亿,较2015年增长1000%。
旗舰店售价五千元的黑檀木金笔
王宝和大喜,立马带领英雄铺设电商渠道,挑选了一部分经销商进行电商操作管控。2015年半年时间,销售额达700多万元。而英雄金笔厂有限公司也得益于此,在2015年走出经营下滑的困境,当年营收实现33%的增长。
在2016年的85周年庆上,英雄集团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经销商大会,并借此宣布归来计划:重振英雄,再创辉煌!
85周年时,前国家轻工业部副部长陈士能向英雄集团赠送“重振英雄再创辉煌”的亲笔题词
电商渠道成为英雄增长最快的部分。目前为止,英雄的电商经销商大概100多家,天猫旗舰店1家,天猫专卖店10多家,专营店90多家,京东直营店1家,唯品会、亚马逊也都有英雄的网店。2017年预计网上销售额4000万左右,英雄金笔厂有限公司销售增长22.80%,整个集团销售收入增长10%。
王宝和介绍,“电商渠道弥补了传统的淡旺季差异,让英雄销售公司也做到了零库存,当年资金回笼率达到100%,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比率只有7.52%。”
英雄办公用品天猫旗舰店
如果说过去87年中,英雄用“100”、“200”两支钢笔二赶派克,如今,英雄仍将用涅槃重生的勇气“三赶派克”。英雄金笔厂总经理董文斌透露,接下来每年将保持20款上新,并且以00后为主要群体,用中高端产品主攻市场。例如英雄与施华洛世奇合作的一款钢笔,加上万事利丝巾的套装礼盒,就在半年内拉动了30%的增长。
在王宝和看来,英雄经历痛苦的市场洗涤之后,已走上正轨,这几年集团将保持每年两位数增长,“英雄前3年站起来,再用3-5年富起来,然后3-5年强起来。”
很多生产设备已经投入使用三十余年
英雄金笔厂的车间里,沾满黑色机油的制造设备都是由工匠前辈们亲手研发制作的,大部分已投入生产30余年。一盏暖光灯下,规律的机械声沉重又有力,工匠们重复着相同的动作,眼睛需要时刻盯着比指甲盖还小的、精细的笔尖零件。
王宝和深深吸了一口烟,“我们有信心,更有能力将英雄在我们手里打造成百年企业。”
想获取更多财经资讯,请关注财经365!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