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27日,在监管者叫停PE机构挂牌、融资后,股转系统公布了PE公司挂牌的八条新规,包括管理费和业绩报酬占收入来源80%以上,私募机构作为管理人在基金中出资额不得高于20%,VC类私募近三年年均实缴资产管理规模在20亿元以上,PE类私募近3年年均实缴资产管理规模在50亿元以上等等。私募挂牌新规将满一年,逾期未完成整改的PE可能面临摘牌。私募行业的竞争优势就在于信息不对称和个人能力,监管者要求加强企业披露的透明度,那么这两者之间要如何平衡呢?
新三板挂牌PE披露的2016年年报显示。27家挂牌私募中有13家PE净利同比下跌,两家私募证券基金陷入亏损,那么导致新三板挂牌PE与私募证券基金业绩下滑的原因有哪些呢?挂牌私募管理机构业绩分化显著,其中9家挂牌PE去年净利润超过1亿元,另有9家不足1000万元。造成PE业绩分化加剧的原因有哪些呢?
谷枫:
感谢第一路演《三板情报局》的邀请,大家好,我是21世纪经济报的资深记者谷枫。关于主持人今天提出的问题呢,我有自己的几方面看法,首先我认为私募行业,私募管理机构的业绩分化其实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情况,仅仅是在新三板上再次体现了这样的特点了而已,因为大家可以看到通过梳理着20多家的私募机构可以发现,他们从投资类别,资金的去向,包括管理的规模都是有很大差异化的,所以业绩的分化是必然的现象。现在就简单讲一下影响私募业绩的几个重要原因吧,首先是二级市场,这其中有很多私募是做证券类投资公司,比如说思考投资,中科招商,中科招商尽管是一级类市场机构,但是它其实在2015年大举抄底过A股,所以包括思考投资,中科招商以及硅谷天堂,这类的二级市场相关类机构今年出现了一个业绩比较严重的下滑。咱们以中科招商来看,出现的变动幅度甚至达到了20亿左右,归根到底就是A股市场从2015年到2016年有较明显的下滑,这些公司持有的可变现的A股市场的资产出现严重的缩水。
第二点,为什么有些企业在这阶段业绩表现很好呢,我们以其实一个公司叫做天图投资为例来看,其实今年二级市场不温不火,甚至是说2016年一整年,二级市场表现都是非常糟糕的,但是有一点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在2016年中段开始,IPO就已经开始提速了,IPO加速之后PE机构的兑现逐步体现出来,以天图资本为例吧,它其实是投资消费品非常出名的机构,它投了很多公司今年在港股和A股都有上市,它同时也有退出,在这样比较顺畅的退出环境下,公司自然是可以获取较大的利润。所以私募业绩的整体变化并没有太大的相关可比性。
私募现阶段面临的共同特点就是监管非常严格,无论是机构业绩好或是业绩不好,它都在面临着这样严格监管的问题,但是我认为业绩并不是目前区分三板挂牌私募的重要指标,因为实际上不同的投资风格,不同的管理规模,大家面临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可比性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