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将有涉足新三板的720只基金到期,总投资额约为300-380亿元,以目前新三板市场每天10亿左右的交易量来讲,大量的基金退市是否会给新三板市场流动性带来压力?大量抛售容易导致股价大幅下跌,那么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新三板市场应该如何疏导退出渠道、缓解大量抛压呢?如今进入试点的私募入市能否帮助市场疏通渠道,解决大量抛压带来的影响呢?
王晨:
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天星资本研究所副所长王晨,关于新三板退出压力,我认为由于
政策供给滞后,流动性困局待解,目前不少投资者、挂牌企业以及券商等市场参与方对新三板未来发展前景感到迷茫。随着市场迅速扩容,市场发展与流动性之间的矛盾凸显。今年上半年,数百只涉足新三板市场的基金将到期。新三板公司良莠不齐,加上流动性较差,交易不活跃,部分到期基金产品清盘在所难免,可能给新三板市场带来更大的流动性压力。
随着一些基金产品正在陆续退出。对于做市转让的股票,大量抛售容易导致股价大幅下跌;对于协议转让的股票,需要通过在同行中或者市场中间人去寻找接盘方,费时费力。相比协议转让方式,通过做市方式交易的挂牌公司股票成交相对更为活跃,流动性相对更好。但对于做市企业来说,如果股东有上千万元市值的股票需要转让,不但转让时间长,对股价的冲击也比较大。目前市场总体低迷,大部分做市企业的日成交额没有超过100万元,股东想要大量转让股票比较困难。尤其是流动性不佳的公司,股东稍微卖多一点,股价就会出现较大波动。在此背景下,由于股东存在大额股权转让需求,有些做市企业将转让方式变更为协议转让。
不过,协议转让未必就能解决流动性的燃眉之急。日前全国股转对协议转让股票的最高涨跌幅设限,对部分协议转让公司股东大额股权转让造成了不便。特别是股价过低的协议转让股票,股东难以按照正常价格进行交易。使得现有的交易机制难以完全满足市场需求。
为了解决当下流动性困局的情况,监管层正在考虑引入大宗交易与集合竞价制度。同时引导新进机构投资者等长线资金入场,有助于完善新三板整个投资链条,促进市场活跃度。相应地,需打通二级市场与大宗平台之间的通道,把未来可能的竞价交易与大宗转让结合起来,以大宗平台促二级市场交易,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反过来也能为大宗转让提供价格标准,形成良性循环。
最后关于私募入市方面,自2016年12月发布,10家私募机构入围至今已近5个月时间。私募做市目前还没有看到没有实质性进展。即使私募做市正式开展,10家私募做市相比于当前超过百家的券商做市格局,短期效果有限。目前新三板做市商制度的优势也没有得到全面发挥。做市商数量少,多样性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