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整改将至,个人消费贷、消费金融等业务迎来政策春天
1、历史回顾——早期的“野蛮生长”到成熟期
P2P即Peer to Peer lending,最初被普遍界定为个人对个人的网络借贷。
自2007年,国内首家P2P信贷平台“拍拍贷”成立以来,我国的P2P行业发展迅猛,平台数量呈爆发式增长。然而,由于发展早期监管政策和体制缺失,在2013年年末,P2P信贷平台出现了许多行业乱象,例如非法集资、自融、资金池等违规行为,同时大量平台被爆出资金流断裂、平台倒闭、卷款潜逃等丑闻,从而引发了“倒闭潮”。
从2015年起,国家监管部门开始频繁出台政策规范P2P网贷市场,监管空白逐渐被填补。监管力度强化成了网贷行业“大洗牌”的加速器,促使市场逐渐回归理性,步入规范发展期。
2、严“监管”时代的来临
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颁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这是我国网贷行业首个业务规范政策,并被业内称为P2P史上最严法规。
《暂行办法》对网贷机构信息中介、经营范围、借款限额、资金存管等做了明确规定。并要求企业整改期不超过12个月,也就是说截至2017年8月24日。
目前,多数网贷平台都在积极按照政策指引逐步走向合规,这同时也加大了平台成本支出;但从另一方面而言,平台合规化给行业迎来了长期利好,个企的营收也会得到一定程度提升。
3、 整改下的业务转型——个人信贷、消费金融等业务迎来政策春天
除了政治因素外,P2P平台企业所面临的间接考验还有资产端的因素。
目前P2P网贷行业资产端的主要业务类型有个人信贷(18.74%)、企业信贷(4.76%)、车贷(29.63%)、房贷(25.47%)、供应链金融(13.08%)、消费金融(3.14%)等。不同的业务类型决定了资产端获取的难易程度,也决定了平台运营成本支出。
资产模式方面,目前,由于借款金额的受限,在整改下,涉及房产、企业、政府等大单业务的平台面临重大业务转型,企业需要改变以往追求成交规模的思路,用效率来弥补利润。而个人信贷、消费金融等业务看似迎来了政策春天。
二、 P2P行业现状
1、市场现状——2016年行业总成交额翻倍
据网贷之家数据统计,2016全年网贷行业实现成交额达2.06万亿元,总投资人数3,698.89万人,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10.08%、73.71%。
2017年,网贷行业于前四个月,实现总成交金额9010.96亿元,总投资人数1600.96万人,根据较上年同期的增速,新三板在线研究中心预测2017年网贷行业将实现3.5万亿元的总成交额,5,177.20万的总投资人数,分别同比增长70%、39.97%。
2、平台现状——盈利平台占比61%
据网贷天眼数据,截至2017年5月8日,P2P网贷正常运营平台数量有2,567家,其中,其中有389家正常运营平台宣布与银行签订直接存管协议,约占比15.15%,其中有205家正常运营平台与银行完成直接存款系统对接并上线,约占比7.99%。
盈利状况方面,据网贷之家不完全统计,通过上市公司及新三板年报和平台主动公布2016年财务信息的平台有28家,占目前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的1.3%,其中,2016年已经实现盈利的平台有17家,处于亏损状态的有11家,盈利平台占比为61%。
问题平台方面,目前累计问题平台数量达3121家,平台淘汰率高达54.87%。随着最新银行存管相关政策的出台,也将加速问题平台的退出。
3、上市系企业业绩对比——宜人贷第一,新三板嘉银金科、万惠金科分居第二、第四
新三板在线研究中心筛选出7家被上市公司100%控股的,且已披露2016财务信息的平台进行对比。
从营收来说,美股宜人贷在榜单中高居第一位,实现营收32.38亿元。新三板挂牌企业嘉银金科、万惠金科控股的你我贷、PPmoney理财分居第二、第四位,分别实现营收6.67亿元、3.28亿元。
净利方面,榜单中除了信而富以外,均已盈利。新三板企业嘉银金科、万惠金科分居第二、第三位。
三、主要竞争企业一览
1、 主要竞争企业业务对比
新三板在线研究中心筛选了6家行业内知名度较高,具有参考价值的主要竞争企业进行对比;6家企业均步入合规化整改阶段。其中,资金存管方面,网贷之家的信息显示,6家知名P2P网贷企业均上线银行资金存管。
从流动性来看,据网贷之家评级数据,宜人贷、万惠金科的PPmoney在表中分居第一、第二。
2、A股
(1) 汉鼎宇佑——微贷网
汉鼎宇佑分别于2015年、2016年6月以自有资金合计3.9亿元收购微贷网股权,合计持股占微贷网总股本比例为12.38%。
微贷网为车贷P2P垂直细分领域龙头。根据汉鼎宇佑公布的2016年报,微贷网于2016年实现营收17.76亿元,净利3.25亿元。
3、美股
(1) 宜人贷——中国P2P海外上市第一股
宜人贷为宜信旗下子公司,于2012年3月上线,并于2015年12月在美国上市,成为国内第一支赴美上市的P2P平台。公司当前市值约为100.46亿元(人民币汇率按6.9计算)。
宜人贷于2016年实现营收32.38亿元,净利11.16亿元,同比增长146.49%、305.46%。
(2) 信而富——2017年首家上市的互金平台
信而富致力于国内消费信贷服务,其在信用评分模型和风险管理方面具有较强的经验。公司于2017年4月在美国上市,以6美元的发行价募资4.14亿元人民币,并于2016年实现营收3.85亿元,亏损2.30亿元。
4、新三板挂牌企业
(1) 嘉银金科(832031.OC)——净利实现5倍增长
主营业务:
资料显示,嘉银金科100%控股你我贷。你我贷于2011年6月上线,截至目前累计注册人数达1906.04万人,累计交易额达494.4亿元。你我贷主要客户群体为小微企业或个人。2016年,你我贷共撮合220,032笔交易。
除原有的网贷业务外,嘉银金科旗下子公司极融承担金融风控技术和反欺诈领域一站式技术输出的项目运营,且极融已在2016年10月正式上线。
财务信息:
据嘉银金科2016年年报披露,其传统业务已被剥离,网贷业务营收占比高达99.11%,毛利率高达71.76%;而在2015年时,该项收入占比为72.58%,毛利率为58.95%。
嘉银金科于2016年实现营收6.67亿元,同比增长782.87%;净利润6,487.91万元,同比增长499.36%;营业成本1.90亿元,同比增长308.17%。报告期内营收、净利、营业成本增幅较大主因为2015年底新增的网络借贷中介信息服务业务规模发展稳定,且构成报告期内公司收入与盈利的主要来源。
其中,网贷业务的营业成本为1.85亿元,包括投资人推荐服务费1.12亿元、业务推广费用7,328.52万元等。
此外,公司每股经营现金流量为1.62元,在行业内较高。
综合分析:
公司连续多年报表盈利,经营现金流量在行业内较高,随着公司子公司首创大数据风控的市场拓展加大,有望迅速提升市场份额。
(2) 万惠金科(430705.OC)——扭亏为盈,表现抢眼
主营业务:
万惠金科的全资子公司为PPmoney的运营主体。平台于2012年12月上线。据公司官网显示,目前注册人数已达到1220.15万人,累计交易额达782.24亿元。
PPmoney主营业务主要分为消费分期、汽车分期、三农分期等以消费金融为核心业务,收益良好,进入收获期。
资金存管方面,PPmoney理财银行存管系统已于2017年2月26日上线。
技术方面,基于公司自身在科研方面具备的积累和先发优势,公司已经搭建了三大金融技术系统,分别为蜂巢引擎、灵机系统、银盾系统,分别在项目匹配、风险控制和资金管理方面带来了技术保障。
财务信息:
据万惠金科2016年年报披露,金融信息服务收入占总营收比为95.89%,毛利率达70.06%。
万惠金科于2016年实现营收3.42亿元,净利3,613.95万元,同比增长分别为620.67%、2,014.14%,实现扭亏为盈,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显著增强。大幅增长主因为子公司万惠投资(PPmoney理财平台运营方)在消费金融领域的积极拓展。
综合分析:
小额分散已经成为网贷的主流趋势,万惠投资开展的消费金融业务符合这一监管要求,同时落实了银行存管、信息披露、实现备案等硬性指标。
此外,受公司产业战略影响,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显著增强,盈利模式逐步稳定。
5、未上市平台企业
(1) 陆金所——中国平安旗下
陆金服为中国平安旗下理财平台陆金所的P2P平台。由于安全系度较高,平台利息、收益较低,平台平均利率为3.9%-8.5%。
根据网贷天眼统计,陆金服综合评级占据行业首位。
四、结语——“监管”时代来临,优质平台进入快速扩张阶段
目前距离整改期限还有100天,绝大多数平台都处于整改冲刺阶段。
2016年,PPmoney、微贷网等业内知名平台在成交额大幅提升、用户人气高涨的同时,合规化建设工作也在不断地进行,而小额分散、公开透明正是这些平台最为显著的发展特征。
此外,投资人还需要密切关注相关平台的整改情况,以及备案进程,以率先完成存管和备案、股东背景实力强、信批充分、资产端有优势等平台。
基于以上逻辑,且考虑《办法》中的要求,新三板在线研究中心总结了优质P2P平台企业具有的特征:
相关事件:监管重压下,部分企业选择“逃离”
2016年1月,股转公司叫停类金融企业挂牌新三板;2016年5月对类金融企业挂牌和融资进行限制,同时监管层通过股转系统下发《类金融企业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已挂牌的包括P2P、私募机构在内的类金融企业,禁止已挂牌的类金融企业采取做市交易和进入创新层。这使得互金企业新三板上市潮热情退去。
面对“空前”强度的监管措施,许多企业选择“逃避”,新三板上的P2P挂牌企业也开始了新的产业布局。瓷爵士、中瀛鑫、软智科技和嘉网股份相继将P2P资产从主体中剥离,借壳光影侠的团贷网也于3月30日摘牌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