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三板 / 融资 / 创业 动态 / 观点 > 不悔新三板,假以时日,必超A股

不悔新三板,假以时日,必超A股

2017-05-18 08:27  来源:解读新三板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解读新三板

新三板流动性陷入冰点、政策红利迟迟不落地,挂牌公司无奈之下争相转投IPO,多次踩坑的投资者纷纷表示“坑人板”名不虚传……承载着中国纳斯达克希望的新三板正经受着重重考验,迷茫是从业人员的常态。

即便如此,东北证券山东分公司总经理张可亮仍然坚定地认为新三板才是中国真正的资本市场,假以时日,必将取代目前的A股市场,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主体。

“我是一名坚定的新三板支持者,不能说我极度不看好A股,但的确不看好A股。”

新三板是中国真正的资本市场

我一贯的观点是看三板要跳出三板看三板,我们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跳出来观察三板这个市场。

比如从空间维度来说,我们不能单一的只看三板这一个市场,而要用更加宏观的视角来分析:我们要正确的认知新三板就不能只看新三板的制度、政策,而应该把新三板放到整个资本市场,与主板、创业板、中小板做比较分析;

如果认知要再进一步,那就需要再上升一个维度,将新三板放到整个金融体系里去考察,将它与银行、保险、基金做比较分析,考察新三板在降杠杆中起到的意义和作用;

进而还可以放到整个中国经济体系里分析,综合考虑新三板与我们人口红利消失、出口受阻、投资拉动的边际效率降低之间的相互关系;

甚至放到更加宏观的全球化的角度去考量,欧元衰落、美国加息对整个中国经济、金融体系之影响,以及新三板在此过程中可以发挥的作用。

同样,看三板也不能静止的看,而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如果从历史的眼光来看,我们应该考察改革开放后中国近三十年的经济发展脉络,具体到资本市场,应该回到中国从上海的主板市场设立之初,以及后来深圳的中小板,2009年推出的创业板,然后才是2013年扩容到全国的新三板。

我们需要分别考察这些板块推出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时代背景和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的认知新三板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我也正是从这些维度都做过思考,才提出了新三板才是中国真正的资本市场以及新三板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双轨制改革的提法。

做出这个定义的理由有三个:

1、新三板是实行市场化的“注册制”;

2、新三板实行法制化的惩戒机制;

3、新三板可以引导资金进入优秀的实体经济。

为什么说新三板是资本市场的双轨制改革?

事实上,我是认真回顾了一遍始于80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才做出这个结论。

先说一下什么是双轨制改革:

在邓小平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实行的是完全的控制的计划经济体制。

所谓的价格双轨制改革是从1981年开始,国家允许在完成计划的前提下企业自销部分产品,其价格由市场决定。这样就产生了国家指令性计划的产品按国家规定价格统一调拨,企业自行销售的产品价格根据市场决定的“双轨制”。

主要涉及粮食价格及生产资料价格:一种物资两种价格,市场价高于计划价,计划比例逐步缩小,市场份额逐步扩大,把市场机制逐步引入到国营大中型企业的生产与交换中,这促进了主要工业生产资料生产的迅速发展。

近三十年改革,中国基本上遵循的是先农村后城市,先农产品再工业品,先进行价格改革再进行产权改革的渐进路线,使得前一项改革产生的制度红利可以为后续改革铺平道路,同时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急于冒进,让市场主体甚至整个社会有一个逐步消化、适应的过程,逐步积累改革共识,为下一步的改革创造思想舆论环境。

经过实践我们发现“稳住体制内、放开体制外”的增量改革,其实天然就包含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所以中国很多领域的改革都是走的双轨制道路。

再看我们的资本市场改革:

从机制上看,新三板之前的资本市场体制好比是当年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叫做资本市场,但却是一个管制、计划的领域,每年能上多少家IPO(数量),需要通过审批来控制发行节奏,甚至连发行市盈率(价格)都规定好了。

而新三板就是计划体制之外重新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化的机制,基本没有财务门槛,只要符合基本条件就可以挂牌,挂牌后能否定增,以及定增的价格都是市场化形成的。

从主体来看,当年的国有企业占据大量的社会资源,不愁吃喝,但效率低下,目前的A股公司同样。而新三板企业就像当年的乡镇、民营企业,效率高,但是很难获取企业急需的资金。

从价格形成机制来看,A股上市公司一方面可以以很高的市盈率进行融资,因为其特殊身份也很容易获得利率低的银行贷款,或者发行债券,这就像国有企业能够以计划价格(低价)来采购原材料一样;

而新三板企业一方面股权融资现在看起来很难,即使有市盈率也较上市公司低很多,很难获得外部的资金,即使获得也有很高的成本,就像当年的乡镇、民营企业一样,很难拿到计划价格的原材料,只能花高价在市场上购买。

我从2007年开始从事IPO保荐工作,到现在十年了,我觉得A股的发行体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革。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另起炉灶,存量难改的话,就先做增量。当年国有企业改革,是因为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了条件,就像现在我们如果采用霹雳手段来强推A股改革,可能也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其实就启动了李克强总理要求的——把新三板推向全国,另起炉灶,重新设计一个市场、一种制度,来解决中小企业股权融资难的事情。

万众期待的精选层真的会有戏吗?

精选层实际上是新三板改革过程中的一个制度完善,可能的条件设定是:

1、精选层企业应该是从创新层里面出;

2、精选层的企业如果入选肯定会做公开发行,但规模较小;

3、精选层的企业会采用竞价交易的方式;

4、降低投资者门槛可能会配合着精选层一起推出。

实际上,上述四个条件是相互关联的。因为只有公开发行才能实现股权足够分散,才能实现竞价交易的基础。但公开发行,在目前新三板只有二十万合格投资者的情况下是没法实现的,所以降低投资者门槛就变成一个必然的要求。

所以说若推出精选层,上述几个选项是必然配套的。现在争论的不过是公开发行的额度多少、竞价交易的时间长短、门槛到底是降到100万还是降到50万?这些细节的问题可能还不是很清楚,但政策应该是一揽子配套出来的。

新三板精选层的标准可能是什么?

新三板的精选层可以借鉴创新层,首先盈利能力应该较创新层好,有可能精选层不会低于2000万净利润的标准。当然创新层有可能降低标准,比如创新层净利润降到1500万或者1000万,那精选层2000万看起来就更有道理了。

除了满足财务门槛的要求,精选层对于公司治理的要求会更高。目前新三板很多企业其实治理都不完善,信息披露也存在不及时、不准确的现象,精选层可能会要求比较严格的信息披露,有可能要求半年报必须要审计,甚至还要求披露季报等等。

最后,精选层可能对挂牌时间上有要求。比如创新层企业连续两年没有受过重大处罚、没有出现重大违法违规事件,这样才有可能入选精选层。

挂牌企业应该怎样规划自身的市场路径?

我认为,现阶段如果对想IPO的优质企业,也就是说净利润在2000万以上、今年可能超过3000万,并且愿意选择去尝试IPO的,可以找保荐机构签约,让保荐机构帮你做IPO的事情。但企业要做两手准备,一旦精选层符合预期,也可以从A股排队撤下来,集中精力上精选层。

IPO提速是为了解决堰塞湖,是现在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A股这个市场存在大量的问题,这是有目共睹的,国家也不可能视而不见,只是现在都找不出很好的办法来改革它,但应该不会再去把这个市场做大,让它继续膨胀,让问题继续膨胀,这将增加改革难度。

但新三板,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三板上的创新企业才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即使现在不完善,即使道路曲折,只要假以时日,新三板也必将取代目前的A股市场,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主流、主体。

为什么我不看好A股?

在我看来,A股未来三五年的市盈率可能会持续走低,甚至有可能跟三板不相上下。

因为如果中国资本市场的双轨制改革路径一旦确定,转板其实也就是并轨,转板就变成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而不是改革的手段,切不能错把目标当手段。

如果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板,那就标志着体制内和体制外开始并轨,那我们的资本市场改革应该是实现了阶段性的目标,但短期来看转板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我是一名坚定的新三板支持者,不能说我极度不看好A股,但的确不看好A股。

自从去年IPO开始提速,好多人都认为我的观点是错误的。现在产生的新情况是,今年以来有300多家企业从新三板到主板去IPO排队,接受辅导,有很多确实也顺利过会了。基于这种新情况,我是不是还坚持看多新三板?

我依然坚持,虽然新三板现在问题很多,但其实证监会或者说股转公司一个大招,比如在今年年底之前推出精选层方案,给大家一个明确的预期、明确的标准,这些排队公司就可能都回来了。

如果有公司现阶段去申报IPO,即使速度再快,发出来之后大股东股份也要锁三年。

但假如新三板推出精选层,这些去报IPO的企业同时满足精选层的标准,有可能很大一部分会从证监会撤材料再进入精选层。

虽然精选层的IPO规模可能会小一点,但这也是它的优势所在,公司股份不会被过渡稀释,而且至少从现阶段的标准看,证监会对A股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并购采取一种冷淡对待的态度,即使不冷淡对待,A股的定增审批时间周期也很长,且很严格。

要是精选层也能竞价交易,市盈率应该要比现在好一些,并且新三板审批上依然是市场化的。也就是说你上了精选层之后,依然可以小额、快速、灵活地通过定增来融资,来做并购重组,只要备案制就可以。

10号股转的监事长在成都讲话,同样讲到了一揽子方案其实已经确定了,而且明确讲到了是国务院要求证监会以及股转公司改善新三板的流动性,也是说这个事情已经上升到了国务院的层面,而不仅仅是参考证监会的意志。

以下是精选问答:

问:精选层推出时点?

答:我认为精选层推出比较好的安排是今年出方案或者征求意见稿,明年年报披露完了之后正式推出。

问:推出精选层后,那些处在成长期中小企业在新三板也会得到发展的机会吗?会不会更加两极分化?

答:推出精选层之后形成两极分化是必然的。因为资金肯定会向精选层、创新层倾斜,这也是解决流动性差的一个办法。

对于没有进入精选层的企业,但有潜力第二年进入的,实际上很多资金也会在基础层里面挑潜力股。

而对于那些第二年、第三年甚至更长时间都看不到希望的,这种企业本身就不应该在新三板挂牌,所以说新三板一万多家企业里头,有很多会被自然淘汰,自主摘牌。

问:如果A股市场存在,同时又有新三板新市场,有足够的市场资金支撑这么大的市场容量吗?

答:我认为这个不是问题,因为主要的资金是在银行体系,未来肯定是银行的储蓄搬家,这个资金量是非常巨大的。

国家实际上担心的是搬家之后,这个池子太小了,就像A股一样,只要一看到要涨的趋势,所有资金都冲上来,马上从2000点涨到5000点。

所以说新三板市场快速做到一万家,听股转的监事长讲的,可能创新层的企业要到三四千家,实际上就是不断的做大这个池子,可以容纳超发的货币,而不是让这些超发的货币,不在银行就跑到楼市里面,把楼市的价格炒高。

新三板不应该生搬硬套一些政策,A股上是有集合竞价这样做,有可能新三板不愿意去照搬照套,所以在自己考虑设计更加符合新三板这个市场的一些交易方式,交易规则,所以可能制度一直没有出来。

我也表达一下我的看法,我实际上极度不看好现在做pre-IPO的这些基金,因为时间周期太长。

我对很多优质企业在讲,你应该充分利用好新三板这个市场现在提供的一些制度优势,去做好自己的股权结构的调整,或者利用这些制度优势,用足了这些制度优势,其实不比A股差。

问:推出精选层,新三板可以继续2015年的辉煌吗?

答:我不认为2015年是个辉煌,2015年是大家伙都头脑发热,被A股冲昏了头脑,把A股的策略搬到了新三板市场,那是极其有害的,而且监管层肯定也不希望精选层出来之后会被爆炒。

问:精选层、创新层、基础层的门槛都会降低吗,预计分别会是多少?

答:我认为不会都降低,基础层降低没有意义,精选层跟创新层是有可能降低的,精选层肯定是要降,不降的话没法实现连续的竞价交易,创新层会不会降?我觉得也可以降一降。

问:三板从业人员普遍感觉信心不足,对未来迷茫,请问张总有何高见?

答:我觉得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也一直在做新三板业务,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开春之后,挂牌业务的数量变少了,很多人觉得没活干了,但是转过来讲,我们有一万多家企业,这里面有两三千家是优质的企业,他们是未来资本市场核心的主角。

三板从业人员应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服务能力,除了做挂牌之外,一定要学会如何帮企业做融资,做商业计划书,做企业咨询,真正的做全产业链服务,我给我们团队提的就是要都要具备投行+咨询的能力。

问:三板流动性不强,市盈率普遍虚高,监管不够力度,如果看好的话是不是时间周期有点长?

答:三板的流动性不强是对的,但市盈率普遍虚高,这个不好说。创新层市盈率是虚高,还是基础层的市盈率虚高,我觉得新三板不能一概而论,一定要用分层的眼光来看。监管不够力度,如果跟A股比起来可能力度不够,但是现在确实在加强。


标签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