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层迭代:知识付费的内容聚合
什么是 “ 知识市场?”
目前,用户在知乎 APP 最底部的导航菜单位置,除原有的首页、发现的旁边可以找到这个叫做 “ 市场 ” 的功能。在 “ 市场 ” 中,包含了原有的知乎 Live 、值乎、书店等所有涉及付费的产品。
第一眼看去,将市场和免费的社区内容严格分开,体现了知乎作为社区对于付费内容的谨慎。也使得用户能够更有效率的找到付费内容,避免了以往的付费知乎Live入口与免费内容混杂的尴尬。付费内容的集中放置,也使得内容生产者能够有更多的余地展示自己的内容。
不过,如果仅仅是把付费产品单做入口,并不能体现“知识市场”的全部性质。“ 知识市场 ” 在 UI 设计上,与知乎原有的简洁化设计有一定的差别,倒是很像淘宝。
知乎新版的市场页面
从上至下,界面可以被划为几个部分:
头部Banner推荐:与淘宝和其他电商类似,“ 市场 ” 的部分从一个首页开始,提供最重要的知识产品及服务推荐。
功能:包含了三个知识付费功能的入口,其中,“知乎 Live ” 和 “ 知乎书店 ” 被简称为“ Live ” 和 “ 书店 ” ,而“值乎”则被替换成了付费咨询。
已购内容:可以追溯已经购买的知识产品,据 知乎Live 负责人,知乎联合创始人李申申说,是“解决许多人购买了知识产品之后忘了听的问题”。
四个功能:往下有四个功能,为不同场景的新用户提供 Live 入口,“大家都在听”,“即将开始”,“热门Live”,“畅销书榜单”。其中“大家都在听”可以看到用户关注的其他用户所购买的Live。“即将开始” 告知用户可以马上参与的 Live。而 “ 热门Live ” 和 “ 畅销书榜单 ”,则是原有的功能延续。
Live 猜你喜欢:根据用户的浏览和搜索记录,通过算法推荐适合用户 Live。
新书抢先看、课程·特邀嘉宾、付费咨询:包括书店、课程和原值乎的主要推荐内容。
总体上看,知识市场页不仅包含了知识付费的总体内容,而且考虑到了用户的可能情境。尤其对于Live 而言,无论是刚刚接触Live的新用户还是突然产生听课愿望的老用户,甚至包括已经购买了知乎Live但忘记听的用户,入口都非常详尽。
知乎市场首页的入口
深层提升:更加精细的产品机制
如果说,界面优化只是表面借鉴,那么根据李申申透露的信息,此次 “ 知识市场 ” 的革新,还包含着一系列的产品机制上的变化。与其他家做IP战希望推出爆款产品不同,深耕知识领域多年的知乎与阿里的思路一致:建立一个更加有秩序的市场规则。
首先,是完善推荐机制,减小用户查找和选择Live的成本。知乎在首页和社区相关推荐内容上进行了算法的迭代,据透露,这一算法的因子除了参与者评分之外,还设定了非常多的维度。比如,主讲人在社区的贡献程度、开办 Live 的次数、Live 的内容质量(互动数据等)、售卖情况、用户留存复购、用户在社区中专业领域中的权重等等.
对于用户的较为冷门的长尾需求,知乎则使用了“猜你喜欢”和“编辑推荐”进行弥补。“猜你喜欢”会根据用户在社区的浏览记录,搜索记录,及关注人的知识领域,进行针对性的 Live 推送。而通过“编辑推荐”确保一些偏小众或者冷门的话题也同样有机会得到曝光。除此之外,未来知乎可能会推出 “ 知识图谱 ” 机制,帮助用户结构化的管理和查找自己的知识需求。
其次,是增加知乎的评价机制,保证用户的长期使用体验。此前,知乎 Live 被人诟病的一点是标题党盛行,干货太少 。部分用户听课之后,反应要求达不到预期。
知乎对此的反应是,推出“ 7 日退款机制”,让用户能够对不满意的 Live 要求退款。同时用户可以对 Live 进行评分,并且像淘宝一样给出好评差评。类似于淘宝的“信誉度”设定,用户除了可以看到此次Live的评价之外,还可以看到此前对发起者 Live 的总体评价。
不过,知乎 Live 上的知识产品毕竟不像淘宝一样有明确预期,为了帮助用户更好的评价 Live 内容,知乎未来将要求知乎 Live 发起人提供明确的大纲、章节,不仅发起人需要按照大纲授课,用户在查找这个内容的时候,也可以根据大纲进行更结构化和具体的评价。
第三,是完善监管机制和价格机制,建立市场秩序。目前,申请 Live 时需要填写 Live 主题、分类、自我介绍、主题介绍、提纲、金额等信息,均为对外展示所需内容。金融、法律、医学、心理学仍需提供相应的资质才能开 Live。如寻医问药等部分涉及健康风险或其他涉及国家法律的内容,知乎 Live 不仅设置了基本的审核门槛,而且用户可以举报。
在价格方面,知乎 Live 也作出了一定的预防措施。知乎目前给Live的价格下限设立为 9.9,同时要求 Live 发起人提供一定额度的保证金,防止低价位的 Live 扰乱生态,而新手申请过高的 Live 价格则需要经过专门的运营人员进行评估。
不过,尽管知乎一再表示 “ 知识市场 ” 目前并不以营收为目的,但知乎还是明确提出未来将收取 30 %的 Live 流水费用作为运营收入。(但目前仍会补贴 20 % 给 Live 发起人,实收 10% )。知乎 Live 未来还可能与机构合作推出机构 Live ,这不禁又令人想起了淘宝之后的天猫。
行业观察:知识付费淘宝化,还是知识付费下半场?
知识付费发展一年之后,目前进入一个火热的阶段。但机遇与泡沫并存:主要媒体形态(文字、音频、视频、直播)和产品形态(一对一问答、付费订阅、付费社群、在线咨询)均已逐渐成熟,用户新鲜感也已过去,不仅对部分知识产品预期下降,甚至一些知识IP也存在着名不符实的情况。这些,再加上一直有的“知识付费无用论”,这使得知识付费遭受越来越大的质疑。
实际上,“知识付费无用论”的根本问题并不是“知识产品无用”,而是“知识商品无用”。知识付费之所以有前景,其本质在于能够把近乎无穷的零碎知识资源转化为商品投入运作。但产品和商品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产品是石头,商品是锤子。成熟的商品经过无数次的交易,经过市场的锤炼和用户的检验,才有最终的形态。而筛选出这些真正有潜质的商品,除了需要时间而外,也需要合理的市场机制。
然而,如果以商品交易的角度审查目前 2017 年初的知识付费平台,会发现它除了一个支付手段以外,实在还是个半成品:没有明确的商品导航目录,没有合理的筛选、排序,没有维权方法,没有品质保证,没有售后服务,甚至没有一个清晰的使用说明(不光是“怎么听”,还应该是“怎么学”)。买知识产品不像去正规的市场交易,倒有点像玩手游一样去 “ 抽卡 ”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大量引入大 V 和新的品类,只能造成用户体验的进一步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