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提出了多项政策意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分析认为,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破冰,限制民营医院发展的人才问题、医保报销等问题才有可能破局,而去年盈利多数下滑的新三板民营医院,或迎来发展契机。
民营医院的难题
在深圳一家民营医院,记者注意到这里看病的患者较少,与三甲医院周末看病者熙熙攘攘的现象相比,显得较为冷清。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民营医院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尚不足。“民营医院的骨干级人才薪酬比较高,普通的医务工作者薪酬不如公立医院。”一位民营医院的医师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位于河南鹤壁市的新三板公司京立医院,截至去年底,公司员工总数为741人,当年应付职工薪酬为3197万元,以此计算,人均年薪约为4.3万元。另一家位于深圳的挂牌企业友睦口腔,该公司去年人均年薪约为9.6万元。
广证恒生研究副总监赵巧敏对记者表示,民营医院的难点之一是引进人才,因为民营医院在学术氛围、提供的社会保障、管理制度等方面与公立医院有一定差距,导致现在民营医院人才配置普遍短缺。
解决的方法一是加强优惠政策、提供各种保险制度来吸引人才;二是可以和公立医院合作来培养民营医院自己的队伍。此外,多点执业、互联网医疗等政策增加了公立医院医生的流动性,民营医院也受益于此。
新三板企业国龙医疗去年营业收入超过1.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二成,净利润却亏损了近5000万元,同比亏损有所扩大。据公司透露,盈利下滑的原因包括高薪聘用人才,导致薪酬和福利成本增加,卫生材料和药品成本也增加了近1500万元。
除了国龙医疗,其它多家新三板民营医院,去年均出现了支付薪酬增加成本的现象,与此同时,盈利亦出现下滑。
民营医院的机遇
虽然目前处境仍然艰难,但在深化医改的同时,国家大力发展社会办医,民营医院的发展似乎正迎来契机。
赵巧敏表示,正在推进的药品零加成改革主要是在控费,控费会加剧市场竞争,对于一些实力不够的公立医院可能转向民营。2016年公立医院减少了四百多家,其中主要就是通过并购等方式转为民营。
近两年,国家发布多项法律政策明确支持社会办医,5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对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社会办医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个体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
国联证券认为,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破冰,限制民营医院发展的人才问题、医保报销问题才有可能破局,民营医院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民营医院对病人吸引力不足是因为公信力不如公立医院。所以要品牌上做好,赢得病人的信任。”赵巧敏认为,民营医院的机遇,一是差异化路线:提供高端医疗服务。另外在专科医院方面,看好壁垒比较高、现在涉足较少的比如肿瘤、血液病专科。
长城证券指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和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诊疗次数有望逐年持续提升。政策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办医,促进民营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一些公立医院已经陆续被民营资本收购,预计未来收购整合将持续。
业内人士指出,引入社会资本办医,将有利于促进民营资本参与公立医院体制改革,并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带来公立医院的并购浪潮。民营医疗将是未来3年至5年持续性的主题,在大型医疗集团逐渐成形,中小医院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具有资源优势的医院将会成为胜出者。
如何吸引产业资本
如何通过获得资本来扩大业务规模,已经成为了民营医院直面生存的问题。
在国家不断开放非公医疗准入门槛的背景下,社会资本进入这一领域主要面临的是核心人才和相关“留人”政策是否到位。
“我们最开始拿出大笔资金收购民营医院,后来发现其实公立医院的人才、当地百姓的信赖程度等这些因素对一家医院经营的成功是最关键的因素。”某知名集团的医院收购业务负责人接受采访时曾透露。
有投资人士指出,在目前平均8~10年的医院投资回报周期内,社会化资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是,如果投资一家公立医院,在拿到核心的医生资源、医保对接等核心元素后,如何熬过不能分红的漫长周期和资金被大量占用的冰冻期;如果为了规避这些问题,投资一家民营医院看上去可能是个更现实的选择,但核心的医生资源、医保报销问题又需要解决。
赵巧敏认为,民营医院要吸引资本投资,一是做竞争相对不是很激烈的市场。二是要有核心竞争力,在技术或者服务上强于其它企业。
医药行业投资人士王曙光介绍,公立医院改革现阶段主要是加强基层、医疗下沉,重点是民生。民营医院重点是在医美、口腔、眼科、妇儿科、骨科等专科领域。
记者注意到,新三板逾40家医疗卫生企业,正是集中在医美、口腔、妇儿科、健康体检等专科领域,这40多家民营医院去年业绩分化比较明显,盈利超过1000万元的仅有10家,超过10家公司出现亏损。
新三板的医疗企业正在积极希望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例如,以骨科、妇产科为特色的综合性医疗服务机构国龙医疗,其去年成功募集了612万元,引入了一名外部机构投资者普莱斯(上海)医疗健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