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6月15日凌晨2点,美联储宣布将基准利率区间调升25个基点。这是美国央行当前加息周期的第4次加息,今年内的第2次加息。与此同时,美联储指出今年内将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超出市场预期。上述两项措施释放了最强的收紧货币政策信号。
但从当日市场反应来看,美元指数并没有明显上涨,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反而下跌,人民币汇率反而出现升值……这些表现和美联储加息缩表两大举措似乎相悖。那么,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日本央行、欧洲央行、中国央行如何应对美联储的加息缩表?持有相关头寸的居民及企业怎么办?本专题将展开分析。
尽管出现多个黑天鹅事件,全球经济仍然处在金融危机后最强劲的增长阶段。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借此时机,首次提出缩减资产负债表(“缩表”)的计划,开启了继加息之后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新路径。
在两天的政策会议后,当地时间6月14日下午,美联储宣布再次加息25个基点,利率区间升至1.00%-1.25%。与此同时,美联储宣布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的细节,首先设定一个每月100亿美元的限额,然后将限额提高至每月500亿美元。
尽管未能具体说明缩表时间,但美联储在公布这一重大政策变化时非常坚决。“我们可能会相对较早地开始资产负债表正常化。”美联储主席耶伦在华盛顿召开的记者会上称。
发布会后,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很可能在9月份宣布启动缩表。这将是金融危机后全球央行的首次反向操作:过去10年,主要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已扩大逾10万亿美元,至15万亿美元。
尽管市场人士均认可缩表的必要,但同时推出加息和缩表计划仍然使得全球市场担心,这一轮双政策组合拳将会带来怎样的市场影响。
“我们看到本次耶伦的表态比较温和,缩表的启动规模并不大,加息的情况也要等着看下一步的数据。” 国际大型保险集团AIG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莫恒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他表示,目前美联储的决议短期影响不大,但长期来看将改变全球资金走向。
截至发稿,彭博调查的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美联储可能在9月再次宣布加息。据CME FedWatch测算,联邦基金期货表明交易员预计美联储12月加息至1.25%~1.5%的概率为46%,与上日晚些时候基本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