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表之外,市场的另一大关注点为加息。美联储在此次加息外,确定了未来继续保持加息的路径:今年预计再加息一次,明年三次。
但美联储的这一决策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在议息决议公布之前,美国5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较前月下滑0.1%,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较上年同期仅仅上涨1.7%,低于前月的上涨1.9%。
这已经是通胀指数年内第二次下滑,市场对未来通胀的走势充满了担忧。
美联储辩称,近期通胀疲软只是“暂时”现象,但美联储官员还是下调了对今年通胀的预期:通胀同比增长率到2018年底将达到2%的目标水平。现在预期剔除食品和能源的物价今年将上升1.7%,3月时预期升幅为1.9%。
美国通胀及消费数据让外界高度质疑,美联储是否能够真正达成所预估的3%中性利率水准。
“前几次升息的滞后效应还没有显现,升息对消费者支出的影响要完全显现平均需要18个月时间,再加上减税政策推迟、潜在的保护主义以及其他方面的不利因素,意味着‘顶点’利率水平会低于2%。”Hermes投资管理集团首席分析师Neil Williams在美联储升息后表示。
此外,自美联储3月升息以来,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外界对特朗普政府能否实施刺激性支出或减税政策的信心已经大幅降低,而这些措施的作用将远不止推高股价。
“过去四个月失业率降了0.5个百分点,但美联储现在预期今年剩下时间不会再下降。这根本不合理,可能得在9月修正。”Pantheon Macroeconomics的Ian Shepherdson在研究报告中写道。
莫恒勇表示,未来美联储的政策路径的根本目标为通胀数据。“加息和缩表的前提都在于通胀不能继续下滑。如果通胀数据显著下滑,应该就不会缩表。”
莫恒勇预计,如果美国经济和通胀情况好转,9月缩表、12月加息是可能的组合。但如果通胀还没有明确回升,美联储很有可能将12月的加息挪到明年。原因在于如果一旦9月开启缩表,那么实际上已经在开始紧缩;如果通胀继续下行,美联储将更不具备12月加息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