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教授,昨日联名10大教授上书建议:新三板定位模糊不清,面临困境和瓶颈,不应只是创业板的蓄水池,而应争做中国的纳斯达克,成为名副其实的“北交所”。
刘纪鹏昨日接受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封信已向有关证券监管部门做了反映。那些奋战在新三板的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们,希望新三板能够尽快明确发展方向,给他们在发展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中一条健康的、光明的前途和出路。
这封《新三板市场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挑战及对策建议》的执笔人为:刘纪鹏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罗党论新三板智库联合创始人、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教授/博导;余明桂新三板智库联合创始人、武汉大学教授/博导;徐舜新三板智库CEO;郑国坚中山大学教授/副院长;夏立军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陈俊浙江大学副教授/博导;李颖琦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授/博导;吉利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导;应千伟四川大学副教授/博导;方芳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等。
谈及为什么要联名上书,刘纪鹏对记者说道,“虽然目前新三板的挂牌企业已经12000多家了,但是我在今年六月上旬参加由东北证券(000686)、天风证券、新三板智库等机构举办的新三板高峰论坛作主题演讲时发现,与会的四五百人普遍情绪低落,犹豫徘徊,不知道新三板的红旗还能飘多久。所以在这个会议上,我除了给大家鼓舞信心之外,同时也建议他们把遇到的困难,向有关部门反映一下,要让新三板股转系统和证券监管部门能够知道大家目前的悲观情绪,呼吁重视新三板的持续健康发展问题。”
刘纪鹏表示,当前中国经济下滑、金融方向极不明朗,社会的资金又多,M2的资金高达160万亿,如果这些资金找不到缺口,没有正确的引导会在不该发生的领域引发很多矛盾和问题。比如说民间的高利贷、刚性兑付的理财产品,还有保险资金的万能险进入股市的一系列问题。目前中国面临的形势是,资本市场是中国崛起的主战场,资金引入到资本市场里来才是缓解中国金融矛盾的正确指向和出口。但是现在资金该去的地方去不了,股市起不来;而资金不该去的地方,像房地产和刚性理财等产品蕴含着很大的风险,却又下不来。尽管一方面领导呼吁资金要脱虚向实,一再说钱进入了房地产实际上是进入了炒家之间的财富分配的博弈并不利于资金的脱虚向实来缓解这个矛盾,但是另一方面,现实中的资金偏偏是脱实向虚,我们希望资金的发展方向和现实发生了相背。因为资金引入到股市,是投资者风险自负,没有刚性兑付,进入股市就是支持上市公司发展中国最需要的实业和产业。而进入房地产就是进入炒家的事了。
“而新三板恰恰是中国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个关键出口。”刘纪鹏表示。新三板现在挂牌企业12000多家,但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如流动性问题、门槛问题、一系列政策没有持续引导和支持等问题,导致现在新三板发展已到了一个瓶颈期,投资者盈利很难,退出更难。挂牌上去的企业在后悔,没挂上去的企业在犹豫,市场的质量在下降。现在的新三板就像是一个大肚子婆婆,只有入口,没有出口,很快就会被这个堰塞湖淹死。国家应该支持发展的新兴市场,在这种困境中却是日益艰难。
“在这种背景下,大家要发出支持新三板发展的倡议,也就有了这封信。这封信也主要是与会的学者和机构们,大家综合实践和理论政策问题集体写的。我并不是主要执笔人。”刘纪鹏谦虚地表示。
刘纪鹏等教授认为,新三板定位模糊不清、雾里看花,这是造成目前流动性困局的重要原因,甚至可能是本源性原因。为此建议:无论是从拓宽中国企业的融资渠道、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融资产品出发,还是从打破深沪交易所的垄断,实现北上深交易所三足鼎立的局面来看,新三板不能也不应仅仅“俯身做小”,做主板市场的资源传输渠道,而是应该争做中国的纳斯达克,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北交所”。
从具体的新三板改革来看,建议从四方面加快推进:在改革发行制度方面,可以提高挂牌企业融资效率。突破定增35人限制,建立电子化发行系统,尽快推出公开发行制度试点。在完善交易制度体系方面,可以规范协议交易方式,改革做市交易制度,尽快推出竞价交易制度。在丰富扩大合格投资者群体方面,目前市场中的合格投资者主要是高净值个人投资者,风险投资机构和券商系机构,尽快放开私募机构做市试点并扩大规模,引入公募资金投资,有序安排银行,保险等资金进入的时间表。在明确和消除新三板和A股市场之间的对接机制和制度障碍方面,完全可以做到该IPO的去IPO,该转板的转板,合理引导挂牌公司的资本发展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