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100余家国内外500强企业;
承办16000+国内外会议会展活动;
覆盖5千万+人次。
这是北京般若企业策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般若股份”)在整合营销行业深耕20余年累计的客户体量。
2016年,般若股份营业收入跨过1亿元门槛,开始谋求在资本市场的发展。
般若,终极智慧
般若,源自梵语Prajna的音译,意为“终极智慧”、“辨识智慧”。般若股份董事会秘书芦洋透露,公司董事长王强本身便是藏传佛教的信徒,“般若”讲究的是“可于无形中而认知,亦可于有形中认知”,也是如今公司所推崇的文化理念。
芦洋表示:“作为文化创意企业,般若股份一直坚持以有形的产品和服务去贯彻无形的品牌和文化理念。不争不抢,道法自然,默默耕耘、寻求突破。”
般若股份这样的文化理念的表现在两大选择,一是对客户,二是未来对更高资本市场。
芦洋表示:“目前公司客户都是国内外一线品牌,和一线品牌合作的毛利率一般在25%—30%之间,净利率在10%左右。但根据测算,一线品牌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是略低于二三线品牌的。”
据她透露,般若股份更希望先通过与一线品牌的合作树立起高端品牌知名度。在未来,再通过二三线品牌进行下沉,实现更好的利润预期。
不同于目前“优而IPO”或未来寻求独立上市可能性的企业,般若股份更希望在自身强大后走寻求并购路线。芦洋表示:“以公司目前的体量来说,这是最确切最踏实的目标。”
事实上,般若股份所在的整合营销行业,行业并购早就已经成为常态。
2014年,华谊嘉信购买迪思传媒100%股份;深圳市联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收购上海友拓公关顾问有限公司;利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购上海氩氪广告有限公司和银色琥珀文化传播公司。2015年,华谊嘉信5.87亿收购好耶集团数字整合营销业务;易传媒“卖身”阿里巴巴;蓝色光标收购多盟和亿动两大移动广告公司;百度收购第二家原生广告公司popIn等10余起并购案件。行业整合,资源与技术重组。
芦洋透露,般若股份也在积极与有意愿的上市公司接洽。
线下“包围”线上路线
1995年般若股份成立后,涉猎多个领域。2001年,联手IBM,进军IT行业;2007年涉足金融行业。
芦洋表示:“中国工商银行、VISA、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都是般若的客户。现在银联卡使用的标志就是我们董事长参与设计延展的。”根据芦洋介绍,董事长策划创意出身,不仅具有出色的创意才能,还有对行业敏锐的判断。
2008年般若股份携手医疗行业,亲历了中国医疗行业26.33%高成长时期。2009年,携手宝马汽车,开启汽车行业营销时代;2013年,般若股份进入互联网领域,2016年开拓了腾讯、阿里巴巴等BAT客户。
般若股份为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的是从理念开发、前期调研、线上推广、线下执行、创意、设计、制作的一条龙整合营销服务模式。
芦洋表示:“线上的部分由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智酷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酷时代”)来负责。”
据挖贝网了解,智酷时代为般若股份提供了会议签到、酒店分配、车辆管理、活动管理、汽车售后管理、运输仓储等6套软件控制系统,为般若股份发展互联网整合营销业务提供了技术保障。
此外,智酷时代还将4D、VR、微信H5等形式带入活动中,建立了新科技营销模式。
然而这是路途的刚刚开始。
“目前智库时代的业务主要是配合母公司线下活动,”芦洋坦言,“很多品牌希望一个项目可以全权交给一家营销策划企业,对于线下部分,般若股份一揽子能够完成,但线上部分,公司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让客户把线上部分项目分出去。”
事实上,“互联网+”趋势形成,数字营销近几年发展迅猛,与传统营销平分秋色。数字营销行业伴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快速崛起。
根据中信新三板研究统计,新三板数字营销板块企业共计108家。从营收增速来看,移动营销(270%,样本公司19家)增速最快,其次为视频营销(142%,样本公司4家)和精准营销(133%,样本公司19家)。从净利润增速来看,移动营销(180%,样本公司19家)增速最快,其次为精准营销(73%,样本公司19家)和场景营销(73%,样本公司3家)。
芦洋表示:“我们希望能够拓展子公司数字营销业务,打造一个营销闭环。“根据估计,数字营销业务的开展2017年将为般若股份带来百万元净利润增长。
面对数字营销行业竞争,芦洋表示公司对此充满了信心:“数字营销行业发展速度很快,业务开展也比较迅速,但目前的数字营销企业很少有接触线下的。与其他数字营销企业相比,我们公司有丰富的线下经验。公司会以多年积累的汽车、奢侈品、互联网、高端品牌资源为线上数字营销提供流量。”
汽车文化第一股
2016年7月,般若股份登陆新三板,成为新三板“汽车文化第一股。”
之所以如此称谓,与般若股份客户成分不无关系。虽然IBM、腾讯、阿里巴巴、国航、中国移动、中国银行、GE等企业都是般若股份的客户,但车企在其中占绝对优势。
从公司前五大客户来看,2016年般若股份前五大客户分别为华晨宝马、北京奔驰、宝马(中国)、捷豹路虎、梅赛德斯—奔驰(中国),累计销售额占总额度86.9%;2015年为华晨宝马、宝马(中国)、梅赛德斯—奔驰、东风英菲尼迪、SEAGATE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占比88.43%;2014年为宝马(中国)、华晨宝马、戴姆勒、梅塞德斯—奔驰(中国),占比88.4%。
“目前新三板基本没有一家同行业企业像般若一样,汽车领域销售额占比在85%以上。“芦洋表示,”我们每年都会接到宝马、奔驰等汽车一个系列的项目订单,我们已经与他们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一般情况下,车企的供应商名单是非常固定的。”
根据芦洋介绍,多年的合作关系使得般若股份承接了客户很多顶级的活动,如劳斯莱斯-古斯特全球中国首发仪式(线上+线下)、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期间参观沈阳铁西工厂宝马新x1下线仪式。
事实上,般若股份主攻汽车市场不无道理。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汽车行业已成为我国重要支柱性产业。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早在2014 年,我国汽车销量连续 5 年排名世界第一,成为世界汽车产销大国。截止2015年末,全国适龄汽车用户占比总人口66.96%,汽车购买需求旺盛。
汽车产业的迅猛增长,对于活动传播需求日益旺盛。据统计,2015 年度中国公共关系服务领域的前 5 位为汽车(31.3%)、快速消费品(14.0%)、互联网(10.7%)、通讯(8.5%)、IT(4.6%)。2016年上半年,上市公司营销活动传播费用投入排名前50家,汽车企业便占据5家。汽车营销空间广阔。
芦洋表示:“我们统计过,超过41%消费者从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媒体获取信息,39%通过试驾、各大车展、4S店获取。但汽车本身属性决定了购买行为最终还是取决于线下,这也是般若股份最为擅长。”
汽车市场的巨大从般若股份近几年营业收入得以窥见。
2014年般若股份营业收入4653.27万元,2015年增长至8783.04万元,2016跨越亿元门槛,营业收入达到1亿元。归属于申请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在两年内增长近5倍,2014年183.35万元,2015年564.8万元,2016年826.7万元。
芦洋透露:“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1亿元。当时公司大约70、80人在干活,70、80人赚了一个亿。”
但她认为,公司的潜力并不仅仅局限于此。
芦洋表示:“与其他汽车营销领域的企业相比,般若股份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多年与外企的合作中积累的国际化视角、强大的软件辅助系统和内控体系。”
“但我们现在公司人数太少,人手有限;汽车行业前期需要策划公司垫资。这些现状决定了公司只能推掉部分订单”,芦洋如此说道。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