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分析】外部环境支持智能制造,推动伺服发展
伺服系统是一种运动控制装置,包括驱动器和电机,能够精确地控制机械部件的位置、方位、状态,是自动化设备的核心。外部环境支持智能制造,其基础部件伺服系统也将受益。
政策:中长期政策及配套政策持续推动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发展规划及大量配套政策提出突破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技术,并对相关专精特企业予以支持。
技术:本土企业已能满足70%-80%市场需求
本土伺服厂商技术水平已经能够满足70-80%的应用场景,在这些应用场景中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日系企业水平。此外产品还拥有15%-30%的价格优势,毛利与国外企业相近甚至更高,说明本土伺服厂商基于技术已拥有一定的定价权。
【下游需求】传统行业止跌企稳,新兴领域拉动需求
伺服系统的传统下游主要是周期性的基础生产行业,包括机床、包装、纺织、塑料等,占比约70%。这些行业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2016年宏观经济下滑中止,其需求止跌企稳。
新兴领域(电子制造、新能源、医疗器械等)近年发展迅速,设备换代快,资本投入高,如电子制造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幅达29%,是制造业的5倍,因此新兴领域对伺服系统的需拉动能力更强。尤其是国内厂商正积极布局的领域,包括机器人(300024)、新能源汽车等,使用自产伺服系统,自给率较高。
【竞争格局】国内空间70亿元,本土化率约15%,替代空间大
2016年国内伺服系统空间达70亿元,摆脱经济不景气带来的下挫,同比增长14%。欧美日企业有先发优势,定位于中高端,约占72%。本土厂商约占市场的15%,中低端通用产品已实现量产,中高端正在实现进口替代,逐步提高市占率。
本土厂商技术能满足的市场远高于目前市占率,且拥有价格和服务优势,据此制定了竞争策略:与细分下游厂商合作开发定制化、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并推广至整个细分领域进行替代。
【投资策略】关注有能力进口替代、涉足新兴产业的企业
我们看好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具备规模效应、拥有战略新兴行业先发优势的优秀企业。利润=利润率×市占率×市场容量:在进口替代过程中技术领先的企业将在竞争中保持高利润率,在此前提下规模较大的企业能有能力开拓市场、提高市占率;新兴产业高速发展下,率先布局的企业受益最大。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