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证监会发审委公告显示,新三板挂牌企业银都股份(832772)和世纪天鸿(833456)分别即将于本月25、26日上会。公开资料显示,银都股份于2016年6月提交招股说明书,而世纪天鸿于2016年7月提交招股说明书,进入IPO排队。也就是说,这两家新三板企业从申报IPO到过会,时间线不过一年多。
与之相对,已排队一年零八个月的海容冷链(830822)此刻或许就像“画个圈圈诅咒”了。作为第一批拟IPO的新三板企业,该公司早在2015年11月就提交了招股说明书并获得上市受理。
可以说,海容冷链引发了新三板企业向更高一层资本市场进发的热情。然而,这家冲在最前面的挂牌公司,路走得却最坎坷。提交申报稿以来,公司仿佛受到了发审委的“冷处理”,在IPO审核的排名中一再延后,直到2017年年初才收到反馈意见。
今年7月10日,海容冷链临时股东大会同意延长IPO决议的有效期,并延长公司董事会办理IPO相关事项的有效期。
不幸的是,随着时间拉长,一批又一批的“后来者”成功登陆A股,海容冷链也因IPO进度的问题更受关注了。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公司名称,最多的文章就是与其IPO有关,而离不开的另一个关键词就是“三类股东”。
“三类股东”具体是指资产管理计划、契约型基金和信托计划。这三类金融产品并没有法人主体地位,只能以管理人名义进行工商登记。在审核体系中,会被视为代持行为。
海容冷链的2016年年报显示,公司的“三类股东”中国寿安保基金-银河证券-国寿安保-国保新三板2号资产管理计划持有公司138.5万股,占总股本的2.31%。
长期以来,拟IPO公司有被要求清退“三类股东”的不成文规定。因为这三类金融产品背后有许多股东,容易滋生股份代持、关联方隐藏持股、规避限售、短线交易甚至利益输送等问题。另外,金融产品的投资决策、收益分配机制未经有效披露,容易引起纠纷,不符合IPO对股权结构清晰的要求。
去年开始,“三类股东”问题就已经受到市场广泛关注。在今年的新三板定增市场中,“三类股东”出现频率明显减少。根据研究机构统计,2017年以来,“三类股东”共通过定增投资挂牌公司178次,累计总规模达32.26亿元,两项数据较去年同期分别缩水80.02%、64.43%。
此前媒体获悉,证监会通过一份落款于7月3日对人大建议的答复函,首次对“三类股东”问题进行回应,称正在积极研究“三类股东”作为拟上市企业股东的适当性问题,这一表态引发市场关注。可以看到的是,监管层正在积极解决相关问题。
根据7月21日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关于IPO企业的审核状态情况表,银都股份排在上交所上市排队企业的第59名,而海容冷链排在第71名,是排在银都股份之后的第一家新三板企业。或许,海容冷链在近期终于可以获得上会的机会。(原标题:新三板转板“钉子户”:海容冷链为何迟迟不能IPO)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