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最新消息 多因素冲击,市场扩容趋缓
经历了过去两年大幅扩容,新三板市场高成长的标签逐渐被弱化。回顾今年以来新三板市场发展情况,挂牌速度放缓,企业质地下降,交易仅集中于少量企业,而以IPO辅导或摘牌方式离开新三板的企业数量增长。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新三板对于投资者的主要意义是pre-IPO的主板备板,企业因责权利不对等,挂牌意愿明显下降。新三板坐拥上万家中小微企业资源和广而深的行业覆盖,如何发挥好这样的高起点优势值得思考。
市场交易集中于少量企业
今年以来,新三板市场扩容速度趋缓。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新三板挂牌公司共有11314家,其中上半年共新增挂牌企业1308家,较2016年下半年的2486家和2016年上半年的2497家大幅减少,且每月新增挂牌企业数呈放缓状态。
同时,新增挂牌企业质地也有所下降,符合IPO财务条件的挂牌企业减少。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统计,以2016年年报数据为依据,新增的1308家公司中有318家营收规模过亿元,但平均营收规模低于过去两年新增挂牌企业的平均营收规模。此外,通过观察2015年以来每月新增挂牌企业中符合创业板IPO条件的公司占比,可以发现今年以来该占比在不断下降。
从市场指数看,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三板成指(899001)和三板做市(899002)指数上半年分别上涨0.26%和下跌4.24%。做市指数第一季度上涨4.28%,进入第二季度后下跌8.17%。分析人士称,这大概率是因为改革预期落空带来指数急转直下。
交易方面呈现出“二八现象”:交易仅仅集中于少量企业。根据中泰证券研究所统计,2017年至今,新三板市场交易最活跃的5%的公司集中了市场上76%的交易量和70%的交易金额;做市股票的前5%集中了全部做市股62%的成交金额。与之对应的是,超过7000只个股没有任何交易,其中包含了100余家做市个股。
不过,新三板并购市场交易活跃,新三板企业作为标的方发生的股权转让事件大幅增加。一方面,新三板企业作为标的方发生的股权转让事件上半年共发生1640例,较2016年下半年的471例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上半年主板公司对新三板包含控制权变更的并购案例数达到23例,较2016下半年的14例大幅增加,且被并购的新三板公司大多处于新兴行业。
做市转协议热潮涌现
值得注意的是,新三板做市转协议热潮涌现,这与IPO常态化有一定的关系。数据显示,上半年新增做市转让企业数共81家,较2016年下半年的148家大幅减少。与此同时,出于IPO进程中控制股权分散度的考量,由做市转让变更为协议转让的公司家数迅速增加,共有194家做市转让的企业转为协议转让,较2016年下半年70家大幅增加。
新三板分析人士表示,多种因素促使挂牌企业选择做市转协议。首先,诸多进入上市辅导进程及正在筹划实施并购的挂牌企业选择变更协议转让,避免股权分散及“三类股东”问题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其次,在挂牌企业并购过程中,变更协议转让也是完成股东变更和清理工作的重要步骤。再次,一些做市转让企业面临股东减持或私募产品到期的处境,目前以缺少大宗交易平台的做市转让方式难以操作。
在这种趋势下,做市板块占市场总成交额的比重呈下降态势。据统计,上半年仅有42%的成交额来自于做市板块,低于2016年下半年46%的占比。此外,挂牌企业做市首日至今的日均成交额也不断下降,扣除6月30日新东方网做市首日974.42万元的日成交额,上半年挂牌企业做市首日至今的日均成交额仅为14.97万元,低于2016年下半年27.03万元的水平。
与此同时,定增募资市场出现降温趋势,拟募资总额、实际募资总额、增发家数全面下降。上半年,新三板市场按增发预案统计的拟募资总额合计940亿元,实际完成募资总额647亿元,均较2016年下半年的数值大幅下降。
挂牌企业加速冲击IPO
近期,新三板企业上会的速度正在加快。7月21日,2016年以来第11家过会的新三板企业正式诞生——众源新材。紧跟众源新材的脚步,又有银都股份和世纪天鸿两家新三板企业于25日、26日相继参加主板和创业板发审会。
事实上,今年以来,以IPO辅导或摘牌方式离开新三板的企业数量在增长。由于市场未出现政策面改善,且A股IPO提速,符合IPO条件的新三板企业加速进行IPO辅导。
“对于新三板挂牌企业来讲,IPO发审常态化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很多优质标的均将资本运作计划由并购重组改为了IPO。”业内人士表示。
挂牌企业正加速冲击IPO。中信证券研究部统计显示,上半年新增226家进行上市辅导,较2016年下半年的97家大幅增加,其中2017年第二季度开始公告进行上市辅导的挂牌企业数量快速增加。
此前,挂牌企业IPO首发申报数量也出现增长。截至6月30日,共有133家挂牌企业处于IPO申报队伍中,其中55家处于已受理状态,74家处于已反馈状态,3家处于预披露更新状态。
对于新三板的投资者而言,A股成为目前投资者的主要退出渠道。“这种退出既包括了所投企业去A股IPO,也包括了所投企业被A股上市公司并购,从而实现股权退出。”中泰证券分析师张帆表示,如果新三板未能实现自身交易功能的改善,而是进一步向股权投资市场或A股预备板演变,那么投资者目前在做投资决策时,会考虑到的主要退出渠道将是A股。
中银国际证券分析师表示,随着外部竞争加剧,新三板的市场定位、政策配套和参与模式亟待调整。2017年IPO发行加速对新三板中的优质企业产生虹吸效应,在A股以外,港交所拟推的创新板制度设计对新三板亦形成竞争。新三板坐拥上万家中小微企业资源和广而深的行业覆盖,如何发挥好这样的高起点优势值得思考。
以上就是新三板的最新消息,更多资讯请关注财经365新三板动态频道。(原标题:市场扩容趋缓)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