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场外期权新工具,尤须谨慎小心
或许是银丰棉花对于2016年在郑棉期货上的“重大损失”太过刻骨铭心,又或许是对于新金融工具有着新的希冀。对套期保值有强烈需求的银丰棉花,在2017年8月24日发布公告,公司着手开展棉花场外期权套保业务。
与期货不同,期权是一种带有“保险”性质的金融衍生品。相对于棉花期货,棉花期权具有交易成本更低、持有成本更低和最大损失可控的优点。正确使用棉花期权进行套期保值,对于手持棉花现货的银丰棉花而言,风险控制的效果将明显优于棉花期货。
理论上,棉花场外期权的卖出方相当于向买入方提供了一份价格保险。落实到银丰棉花的具体情况:公司持有棉花现货,需要买入与库存棉花等量的看跌期权。如果棉花价格走势下跌,基于场外市场流动性极差的情况,公司可能会选择将看跌期权一直持有直到行权日。
通过棉花场外期权行权产生的收益,来弥补库存棉花价格下跌的损失。如果后市棉花价格上扬,那么公司就可以选择放弃行权。损失的仅仅是期权的权利金,而公司库存的现货价格却是上涨的。综合库存棉花现货价格变动和亏损的期权权利金两方面,实际上公司是大幅盈利的。毕竟持有一份棉花场外期权的权利金,仅有相同数量库存棉花现货价格的大约1%。如果是交易所市场的棉花期权,基于其良好的流动性,权利金往往只有等量棉花现货价值的1‰,甚至更少。
有2016年3月 “棉花期货市场价格异动”的教训在先,公司对于尝试棉花场外期权新工具还是保持着清醒、理智的态度。在2017年开始最初尝试用场外期权套保的阶段,公司将保值的总量严格控制在5000吨以下,持有的未到期的期权权利金的规模不能超过400万元。通过严格控制上述操作额度,对内配合内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对外依托与期货公司的业务合作,在公司现有期货团队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期权相关的专业人才,以便实现对场外期权新工具的风险控制。
虽然银丰棉花在2016年棉花期货的套保交易上折戟沉沙,但是公司并未落入“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窠臼,而是大胆地选择尝试对冲风险的新工具,谨慎小心地部署套期保值的新策略。公司控制风险的措施能否见效,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以上就是新三板最新消息,更多内容请关注财经365新三板频道。(原标题: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 银丰棉花试水场外期权套保)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