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故事是这样的:
6月30日,新三板新能源汽车概念股科列技术宣布已经完成总计1.59亿的融资,5家机构投资者以45元/股的价格认购,其中有3家为国泰君安旗下的股权投资基金。
按照最新一轮的定增价,科列技术估值高达48亿。
7月3日,停牌4个月之久的科列技术恢复转让。复牌当天截至收盘,科列技术报收36元/股。
是的,5家投资机构前脚刚进门,手中的持股后脚就账面浮亏20%,亏损3180万。
值得注意的是,自6月8日起,科列技术由做市转让变更为协议转让。换句话说,科列技术于今年3月份停牌之前,还是做市转让,机构有一定机会在二级市场买到一定的量。
那么问题来了,这五家机构为何要以相对较高的价格参与高于二级市场价格的定增?
一 、
6月30日,科列技术发布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报告书显示,此次股票发行的发行价格为每股人民币45元,拟发行人民币普通股353.33万股,募集资金1.59亿元。
公告显示,本次发行对象为5人,全部为机构投资者,具体认购情况如下:
其中,厦门国泰君安建发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3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同为上海格隆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后者的大股东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国泰君安创新投资有限公司。
科列技术对此次募集资金的说法是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提高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保障公司经营的持续发展。
7月3日,因筹划重大事项停牌的科列技术恢复转让。截至当天收盘,科列技术报收36元/股。
7月3日(复牌日)至7月7日,科列技术股价在35元/股上下浮动。在协议转让方式下,科列技术5天之内成交量高达621.4万股,成交总额达2.25亿。
按照36元/股的成交价,新进的5家投资机构在完成定增之后手中持股的账面浮亏比例达到20%,账面亏损近3200万。
据财报数据,科列技术在2016年实现营收3.07亿,同比上涨125.48%;实现净利润2878.51万,同比下降42.22%。营收翻倍净利下滑的最主要原因或许是科列技术在2016年确认了一笔5832万的股权支付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科列技术2016年每股收益为0.28元,按定增价格45元计算,PE为161倍。
考虑到公司2016年进行过股权支付,以其2015年每股收益0.75元的价格计算,则本次定增的PE为60倍。按照最新一轮的定增价,科列技术估值已经高达48亿。
故事发展到这里,有两个问题:
1、科列技术年报认为, 营收增速不及预期。定增价对应的PE为60倍,即使动态看可能也不便宜,投资方的投资逻辑在哪里?
2、投资方短期内出现上千万的账面浮亏,怎么向出资人解释?
二 、
公开资料显示,科列技术主要从事锂电池BMS管理系统、电动汽车电机驱动器、锂电池充放电设备等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
公开信息显示,我国目前涉及到BMS企业有近百家,市场竞争激烈。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原本以第三方BMS企业为主流的新能源BMS市场,逐渐被分化。
有分析指出,短期内第三方BMS企业将仍为市场主流。但从长远来看,整车厂和电池企业将逐渐渗透,行业将会有一轮整合潮,市场集中度将会提升。未来第三方的BMS企业将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此外,科列技术年报指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增速不及预期的原因有以下2个:
1、受到“骗补”风波、补贴新政迟迟未出台等因素影响;
2、下游电动车行业增速有所下降。
就如年报所述:电动汽车作为汽车行业新兴产品,发展初期受国家政策和财政补贴因素影响较大,若未来新能源汽车产量出现震荡或大幅下滑,将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资料显示,早在2016年2月份,科列技术以50元/股的高价定增200万股,彼时的认购方除了广发证券之外,还有福建首富陈发树。
Choice数据显示,2016年7月7日,科列技术开始协议转做市。做市首日,科列技术股价最高触及62元,但此后一路震荡走弱。盘面显示,科列技术股价不仅跌破50元,在实施2016年半年度分配方案后,更是跌至26.32元(复权后为39.48元).
按照复权后的价格计算,陈发树当初2000万买下的40万持股账面浮亏约400万。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