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三板 / 融资 / 创业 / 动态 观点> 布娜新:“三类股东”问题需要多元思维

布娜新:“三类股东”问题需要多元思维

2017-07-25 18:44  来源:布娜新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布娜新

金融圈的朋友一定知道一本书。这本书是巴菲特的好搭档查理.芒格所著——《穷查理宝典》。笔者多次反复阅读此书,每次看都有收获。近期新三板圈掀起了“三类股东”问题的大讨论,令笔者联想到此书宣扬的一个重要思想,个人觉得拿这个思想来理解“三类股东”问题会很有帮助。那么,查理.芒格这位有智慧的老者反复强调什么呢?一句话,如果你真的想通透地想明白一件事情,一定要学会“多元思维”。

那么在我们的时代,该怎么理解“多元思维”呢?笔者认为一个很直白的解释就是“换位思考”。当一个问题出现时,你不仅要站在自己的立场想问题,你也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不会被某种倾向的舆论引导而偏听偏信,你才能学会独立思考。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某明星沸沸扬扬的离婚事件,聪明观众都会从多个当事人的说法中寻找合理逻辑,而不会只听一个当事人的说法,要是那样的话,真成了无脑的吃瓜群众了。再比如,为什么大家那么爱《奇葩说》,那是因为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辩论到最后其实是分不出简单的是非对错的。是的,世界已经如此复杂,任何事情都是庞大的社会协作来完成的。简单的线性思维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容易让人产生选某个阵营的错觉。其实真正理智的人,是不会站阵营的,他会汲取各个阵营的信息,形成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这,就是多元思维。

“三类股东”的爱恨情仇

如果把““三类股东””问题比作一部电视剧,那么戏剧冲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无辜的新三板企业和敏感的“三类股东”。“三类股东”作为投资者的合法身份是得到股转认可的,如果没有IPO的出现,本来是天下太平的。可一旦新三板企业打算IPO,并且如果股东中有“三类股东”的话,问题就来了。

在审核制的体制下,IPO实际上就是众多公司对稀缺上市壳资源的争夺。在这个名利场,各类股东身份的确认问题很重要。而偏偏“三类股东”的出身很敏感。首先,缺乏法人资格,作为拟IPO公司的股东,存在确权困难;其次,有些“三类股东”设计了层层嵌套的计划,假如进行穿透审查堪称一场推理破案。更有甚者,具有资金池背景,里面包含了成千上万的投资人,而这些资产可能只有一部分投资了新三板企业的股权。这种情况,即使穿透核查,仍然查不到资金池背景。最后,与发行人的实际控制人或其他股东或高管有没有关联关系,也是个需要重点核查的点。

而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的时候是不知道IPO对于股东背景如此敏感的。所以有部分企业通过定增或二级市场,引入了“三类股东”。而一旦IPO发现问题时,为时已晚。要么就自己拿出真金白银高价赎回,要么就会被通过二级市场买入一两千股的“三类股东”敲竹杠。反正怎么都是成本,有些企业索性带着“三类股东”申报IPO。

当然,说句公道话。“三类股东”也不全是上述这样的,还有很多根红苗正的代表,一心一意支持企业的发展,好容易熬到企业要上市了,却面临“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窘境。所以大家会看到,“三类股东”不仅仅被新三板的投资机构所关注,甚至连企业高管(董事会秘书)、律师等群体也纷纷发声。

二、监管思路的冲突。新三板八成是机构投资者,所以从股转的角度来看,“三类股东”的引入对于市场资金的扩充和交易的活跃都是有帮助的。而A股八成是散户,“三类股东”如此复杂的历史出身引起证监会的警惕也不无道理。“三类股东”体现了开放和保守两种监管思路的冲突。

三、传闻满天飞。市场上当下对“三类股东”的结局存在两种猜想。一个是“三类股东”面临清退,一个是“三类股东”企业在ipo途中遭遇“停滞”。而证监会迟迟不出明确的监管规则,更是加剧了“三类股东”的恐慌和拟IPO企业的焦灼。

火山口的证监会

戏剧冲突已经如此激烈了,为啥监管部门迟迟看不见动静?其实很好理解,在新三板看来不得了的“三类股东”问题,在“满脑门子官司”的证监会眼里,只是诸多烦恼中的一件而已。

一、拿数据说话。笔者从wind上查了拟IPO企业的数据,扣除终止审查和辅导备案登记受理的情况,从IPO排队情况看,500多家企业中来自新三板企业有100多家,据市场人士估计,这100多家新三板企业有三类股东问题的占比在80%左右,那么粗略计算,三类股东问题占比为16%。

再来看新三板的数据,在新三板的机构投资者中,有这么几种类型:券商、一般法人(此类别包含合伙型、公司型私募)、上市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和“三类股东”。由于信批尺度不一,目前统计不出各类型投资者的投资金额,仅从数量对比来看,“三类股东”占比41.84%(数据来源于wind)。其实数量占比仍然无法精确地说明问题,因为数量多不一定代表金额就大,但我们能大致看出“三类股东”在新三板投资者中的地位。

因此,粗略判断,三类股东在新三板的地位很重要,但不排除监管层看问题的视角会更全面。

二、“三类股东”问题很复杂。设想一下,如果监管层真的需要针对“三类股东”IPO出具一份监管细则,需要考虑的因素有:股权清晰以及如何确权,股权存续期限是否会导致拟IPO企业股权不稳定,关联关系核查,是否会股份代持或利益输送,是否方便穿透核查,是否有层层嵌套的产品,资金池背景是否要清理。

对于监管层来说,如果很多东西不好界定,未来的风险点无从判断。从短期来看,证监会采用的是笨拙但有成效的办法,那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从媒体上我们也能看到携带“三类股东”成功IPO的企业。

三、熊市下的证监会面临各种棘手的问题。比如,最近证监会与经济学家的大战;再比如,熊市下IPO究竟要不要停,市场对减持新规的各种诟病,等等。所以,换位思考的话,证监会对“三类股东”问题解决的慢了点,也可以理解。

市场的迫切与监管的艺术

一个事实是,对于好企业而言,有没有新三板,它都是要IPO的。大家看到好企业在新三板待不住要去IPO,不是新三板的问题,是审核制的问题,正是因为当时IPO停了,而新三板又全国扩容,所以好企业把新三板当成了暂时落脚的跳板。可目前新三板流动性不佳,当下有且仅有IPO,还算是好企业最好的归宿。“三类股东”问题目前所遇到的困扰,未必是坏事,它的最终解决方式考验监管智慧。

“三类股东”问题是个契机,和改善现有股票发行制度息息相关,背后连接着含苞欲放的私募市场与初步长成的新三板。“稳中求进”是近年来证券市场的总基调,即稳增长和推进改革、加强监管之间不可偏废。新三板市场目前较为低迷,流动性不足,而“三类股东”是新三板机构投资者以及合格投资者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国家鼓励创业和发展实体经济的大政方针,建议监管机构给予充分重视,对其进行有效疏导,才能更有效促进新三板以及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标签证监会 IPO 新三板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