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讯(编辑 孙远之)有关“自动化可能引发失业”的焦虑情绪,最近正在西方蔓延。如果你在谷歌搜索框中输入“机器能否…”,会发现算法自动联想出一系列让你不安的匹配结果,比如“取代我的工作”、“取代所有人的工作”、甚至“取代人类”和“接管这个世界”。机器人抢工作早已不是科幻作品里的桥段,在 2013 年的时候,牛津大学的卡尔·本尼迪克特·弗雷和迈克尔·奥斯博恩,就借助一款机器学习算法,评估了美国的 702 个工种如何会被自动化取代。
他们的结论是,在未来 10 ~ 20 年里,有 47% 的工作“完全可以交给机器来完成”。
在 OECD 新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他们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来评估一项特定工作任务的自动化程度。基于 2015 年的技能调查,这项研究指出:
在 32 个国家中,14% 的工作岗位高度危急,有七成概率会被自动化取代。
32% 的人不那么危险,其被取代的概率在 50~70% 之间。
按照目前的就业率,研究涉猎的这 32 个国家中,约有 2.1 亿个工作岗位面临风险。
这一痛苦不会被平均分摊,总有一些职业处于风口浪尖。
研究发现,各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比如斯洛伐克的工作危机,就是挪威的两倍。总的情况是,在相对更富裕发达的国家,其面临的风险比中等收入国家的工人要更小。
不过就算在拥有相似财富的国家之间,也有存在着巨大鸿沟的情况。显然,组织和产业结构的差异,在这里发挥的重要的影响。比如在韩国,制造业工作占比达到了 30%、而加拿大则是 22% 。
尽管如此,平均而言,韩国比加拿大的工作更难被自动化取代。往好处想,这或许是韩国企业在不降低生产力的情况下,找到了结合难以被机器人完成的日常和创造性任务的方法。
但一个更悲观的解释是“幸存者偏差”:韩国剩余的工作之所以难以实现自动化,只因企业早已将大部分容易自动化的工作交给了机器。
想了解更多财经内容,请关注财经365!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