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三板 / 融资 / 创业 / 动态 观点> 钱颖一:中国缺乏创新型人才,是价值观出了问题

钱颖一:中国缺乏创新型人才,是价值观出了问题

2018-05-25 14:03  来源:山东大学创新EDP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山东大学创新EDP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2005年,钱学森先生提出这个问题。虽然他当时只是针对科学研究而言,但相对于我们的经济总量、人口规模、教育投入而言,从我们的教育体系中走出来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为什么不够多?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的。


演讲者:钱颖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 耶鲁大学运筹学/管理科学硕士


创新人才的教育,不能仅靠知识积累

目前中国的教育,大都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高考也是考知识,知识似乎就成了教育的全部内容。

但创新人才的教育,不能仅靠知识积累,教育必须超越知识。


为什么

第一,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简单地说,就是要从过去的发展模式,到今后更多地依靠创新驱动。而创新驱动就是要依靠创造性的人才,而创造性的人才并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读书读得好的学生。这就是第一个基本原因,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了。

第二,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最近讨论很热的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尽管目前我们还看不清楚人工智能的影响。但是我们已经知道人工智能是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来工作,而这种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图像识别,就是大量的识别和记忆已有的知识积累。这样的话,它就可以替代、甚至超越那些通过死记硬背、大量做题而掌握知识的人脑。

而死记硬背、大量做题正是我们目前培养的学生的通常做法。所以,一个很可能发生的情况就是,未来人工智能首先会替代那些在我们教育制度下培养学生的优势,即对已有知识的积累。

这是我的一个判断,是联系到现在科技的发展做出的一个判断。

所以以上这两点,一个是经济发展的阶段,一个是科技发展的势头,让我们认识到对现有教育体制和方法进行改革的迫切性。


钱颖一


极度好奇、充满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爱因斯坦的两句话一直对我影响很深,一句是“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是极度地好奇”,另一句是“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从这两句话中,我受到启发,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假说,就是创造力=知识×(好奇心+想象力)。

看看上面的公式,读出了什么?——知识与创造力并没有成正相关,也就是说,所受教育越多,未必创造力就越大。当然,只是确实会随着受教育时长而逐步积累,但创造力的另外两个元素:好奇心和想象力,与教育时长的关系就没那么密切了。

人在年幼时,好奇心和想象力往往会很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这两者很有可能会递减。因为,所有的知识体系都是有框架、有假定的,而我们本身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往往会挑战这些假定,突破现有框架。

如果是在应试教育之下,情况就会更糟。当学生学习的唯一目的是为了好成绩,当教师教书的唯一目标是传授标准答案,那么结果很可能是,教育投入越多,教师和学生越努力,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减少程度就越大。

这就形成了创新人才教育上的一个悖论:更多教育一方面有助于增加知识而提高创造性,另一方面又因压抑好奇心和想象力而减少创造性。这两种力量的合力使得判断教育对创新人才产生的作用变得困难,但是这能够解释为什么有些大学辍学生去创业会成功,他们的创造力比较强。

所以,我们在改革教育体制的时候,要尤其注意创造一种更加宽松的环境,尽力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


急功近利,万万不可取

当然,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就是价值取向。

当我们讨论创新人才教育时,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问题,也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

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现实是整个社会都比较急功近利,更一般地说是短期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这对创造性思维是很有害的。

我再次引用爱因斯坦的一段话:“在科学的殿堂里有各式各样的人,他们探索科学的动机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智力上的快感,有的是为了纯粹功利的目的,他们对建设科学殿堂有过很大的甚至是主要的贡献。但是科学殿堂的根基是靠另一种人而存在。他们总想以最适当的方式来画出一幅简化的和易领悟的世界图像,他们每天的努力并非来自深思熟虑的意向或计划,而是直接来自激情。”

当然,这里说的科学探索是创新中的一个例子。创新不仅包括科学探索,也包括技术创新、人文艺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

受此启发,我按照价值取向把创新的动机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有以下三类代表人群:短期功利主义者、长期功利主义者,以及内在价值的非功利主义者。

短期功利主义者:创新是为了发论文、申请专利、公司上市;

长期功利主义者:创新有更高的追求,为了填补空白、争国内一流、创世界一流;

内在价值的非功利主义者:创新有更高的追求,追求真理、改变世界、让人变得更加幸福。

于整个社会而言,我现在看到的是,第一类人很多,第二类人也有,但是第三类人就很少了,甚至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所以,我们之所以缺乏创新型人才,除了教育体制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外,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态,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价值观,这些都导致出现更多的抄袭、复制,缺乏真正的创新。


在这样的环境下,也确实很难出现颠覆性创新、革命性创新。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