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制造业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转移。现代化大规模生产的起点是工业革命之后的英国,然后转移到了美国。美国的经济发展起来之后,也面临成本过高的问题。
为了降低成本,全球制造业出现了第二次大规模的转移,于是东亚四小龙接过接力棒,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日本和韩国,接二连三引爆工业革命,经济都出现了迅速腾飞。
然后,全球制造业第三次也是史诗级别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转移,发生在中国。那么很自然,参照前两次的规律,大家会问,成本上去了之后,制造业还会不会再次转移。
我们的答案是不会,这就是最后一站。
两个关键原因,第一,制造业的转移,都需要一个巨大而畅通无阻的市场给你冷启动。它可以是国内市场,也可以是国际市场,关键问题是必须是大市场才能冷启动。
怎么理解冷启动?比如,建一座化工厂,500万吨的产能、建一座手机的流水线,年产能上亿,如果你是一个小市场,请问你卖给谁呢?如果没有大市场,就没办法支撑巨额投资进行冷启动。没有巨额投资,就不可能有规模效应,没有规模效应,就不可能降低成本。降成本的诀窍不是廉价劳动力,而是超级巨大的规模效应。
在今天,已经没有谁,拥有巨大的内部市场,以及快速接入国际贸易的机会了,因此,不能冷启动,就没有后面的转移(毛衣战已封锁了当年像东亚四小龙借国际市场冷启动崛起的机会)
第二个关键原因,制造业需要劳动力。尤其今天的科技产品,需要极为精细的劳动分工,一个零部件,需要分解为很多不同的流程和环节,它可不是说只要人多、便宜就能搞得定的。
那么,这种精细化分工所需要的劳动力哪里来呢?有人说,提高劳动力素质,兴办学校,搞教育啊。其实根本不是,恰好反过来了。只有先拥有了投资巨大的规模化工厂,才能带来无比精细化的劳动分工,而在精细化劳动分工之下,经过实践训练出来的劳动力,才拥有全球最强大的产能。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印度和越南的劳动力更便宜,但是水果手机为什么不去那里投资设厂呢?最重要的是,经过多年精细化分工带来的超高良品率的劳动力,是别人模仿不了的竞争优势。
然而更加关键的是,作为制造业,可不是说,你盖一座工厂,然后就可以开始干活了,哪有那么简单,那是剧院不是工厂。工厂需要的是方圆几公里内,就配套好的仓库、交通网络,基础设施,上下游供应链,以最迅捷的效率,配合工厂完成整套流程。这里面的诀窍,是供应链网络。
大家都知道,我们看投资的时候,目前看到的最强竞争优势就是网络效应。网络效应缺了一块,就无法运转,但厉害之处在于,网络一旦搭建完成,别人就很难插足进来。
因此,制造业的工厂即使可以转移,但是供应链网络、精细化分工之下的劳动力,是无法转移的,这就叫竞争优势,也就是做别人根本做不到的事。
那么以上,是我们的一个推论,既然谈的是未来的事,那我们如何去验证呢?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去看投资者预期。
美国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依靠生产手机达到万亿美元市值,说是一个美国产品,但是它组装和制造都在中国,最关键的是,从摄像头、激光雕刻、连接器、扬声器、模组、机壳等无数零配件,来自于中国供应链。
因此,这家公司的胜利,本质上是依赖全球自由贸易体系,是全球自由贸易的胜利,也是中国供应链的胜利。一万亿美元,巴菲特和海量全球投资者,看似是把票投给了这家公司,但其实,也是把票投给了伟大的中国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