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信息浑浊——劣币驱赶良币的土壤。媒体对股市发展很重要,这一点很多人能够理解。但在学理层面和大数据层面,是否能给出理由呢?如果媒体不能自由追踪报道,导致市场信息环境十分浑浊,那样,资本市场就真的没法发展好吗?
今日话题:“劣币”驱赶良币的土壤!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先看多国大样本的情况。要说明的基本命题是:自由开放的媒体是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个必要制度机制。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开放媒体的监督,证券市场会发展艰难,到一定时候会出问题。当然,这不是说“开放的媒体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充分条件”,不是说只要有了自由的媒体,证券市场必然会快速发展。媒体只是一个必要条件。
当然,这里首先碰到的挑战是:如何度量各国媒体环境?这里,我们关心的是在一个经济体里,媒体是否能自由地调查、质疑、报道财务造假与证券欺诈,以及报道后他们是否轻易遭到造假者、欺诈者的威胁打击。就这些维度看,从1972年开始,美国的FreedomHouse以及其他国际组织对各国新闻媒体的自由度做量化打分,评分越高反映的是媒体环境越开放。
我选了1972年有媒体评分同时在1995年有证券市场的60个国家和地区做样本。之所以选1972年作为起点,是因为越早时间的媒体环境评分,就越有利于我们下“因果关系”结论,否则难以区分谁是因谁是果。我把这60个国家分为三等份组,媒体打分最高的20个国家为一组,最差的20个放在一组。然后,再看到1995年时,这三组国家中哪一组的证券市场发展得更好呢?
衡量证券市场发展程度有一系列指标,这里用股票市场总市值与GDP之比。基于这个指标,一国证券市场发展程度跟新闻媒体的开放程度是显著的正相关:媒体言论保护得最高的那一组国家,股票市场总市值平均为GDP的28.8%;媒体开放程度中等的国家,该比值平均为16.5%;媒体开放度最低的国家,该比值平均为7.3%。从实证意义上,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媒体的监督越自由,证券市场越发达。或者说,证券市场的发达需要有自由开放的媒体做保障,以降低证券买方与卖方间的信息不对称。
当然,证券市场发达程度跟媒体环境的这种相关性,真的证明自由开放媒体的必要性吗?如果媒体不开放使金融市场上的信息浑浊,那结果又会如何呢?
结果会是一个“劣币驱赶良币”的证券市场,办不下去。
这里,我举一个简单例子,就是假如在股市上只有A和B两家上市公司,根据证监会的信息披露要求,这两个公司每个季度都按时发表季报,内容详细,而且都说自己公司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很辉煌,称自己是中国的谷歌和脸书。可是,我们也知道,这两家公司中,只有一个好,另一个是只为了骗钱的坏公司。但是因为媒体不开放,行政部门不允许媒体进行质疑报道,所以,市场的信息透明度非常糟糕,没有人能搞清楚哪家是好公司,只知道A和B都有50%的概率是好公司,还有50%是坏公司。如果孙挺有10万元做投资,那他该怎么投放呢?
这个时候,理性讲,孙挺应该回避这个股市,把所有积蓄都放在银行,而不是去参与这种信息浑浊的股市,去踩地雷。
而如果他实在要投资股市,就应该在A和B公司之间各投资5万元,也就是各投一半。由于他跟别人一样搞不清哪家是好公司,把10万都投资在A或B中都是不理智的,万一都投A而A公司是坏的,孙挺就会血本无归!所以,各投一半是规避信息浑浊的最好办法,也是信息浑浊给投资者带来的代价。
本来,如果媒体可以自由追踪报道这些公司的状况,增加市场透明度,那么,孙挺就能更准确地知道A公司好还是B公司好,选择就可以更优,把更多钱投向是好公司概率高的那一家,获得更高的预期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