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全球尤其国内新能源政策不断。
政策解读已经没啥边际意义,坡长雪厚,再无争议,关键是如何从普遍政策中洞察个体差异。
新能源产业兼具能源安全、宏观工具、金融属性、产业乘数效应等多种特性,在全球局势动荡、货币政策低效、有效投资不足、经济增速放缓等多重背景下,战略地位日显重要,绿色低碳的本意倒是次要了。
如今,政策频出,利好不断,中长期规划宏大,喧嚣热闹,需求端星辰大海,甚为诱人。
但是,上游以制造、运营、服务等为代表的供给端,已经群雄逐鹿,资本汹涌,无论光伏、风电,还是锂电、储能,亦或电动汽车,竞争已然激烈。
站在资本的角度,如何理性判断优质的供给方,如果一定要选择一个核心关键要素,那应该是什么?
01
市场份额为纲,尤其是高毛利率的优质份额
新能源行业基本走过从0到1,进入1到N的快速发展阶段,竞争格局胶着,这个阶段市场份额最为重要,不进则退。
对于供给端的玩家而言,市场份额就是“地盘”,没有地盘,就没有长期发展空间,“一城一池”的得失都可能影响全局,尤其是优质客户或优质份额。
站在资本的角度,优质客户或优质份额是实实在在的竞争力体现,可信度更高,通俗易懂。
优质份额的量化标准,就是毛利率。
以光伏组件为例,不同细分市场的毛利率存在差异,而且颇为明显。目前,海外市场总体优于国内市场,海外不同地区也存在差异,国内市场分布式又优于集中式。
换言之,同样1%的市场份额或者同样1GW的出货量,毛利率、市场价值乃至资本市场估值可能完全不同,不能简单看出货规模。
另外,产业外延性,也是判断优质客户或优质份额的一个维度,同样的光伏组件市场,“光伏+”的能力是不同的,比如海外分布式光伏的品牌和渠道对于家庭储能的推广就很有帮助。
在庞大的新能源产业,不同业务生态或细分市场,抢占优质地盘的关键成功要素会存在差别,可以依靠产品、技术或成本的绝对领先,可以依靠市场、品牌或渠道的历史沉淀,也可以依靠合资合作、相互参股或产业生态的建设,等等。
这个需要结合具体企业及其行业特性、细分市场特点加以分析,光伏、风电、锂电、储能、电动汽车等行业以及它们的细分市场或场景都有所不用。
02
技术迭代是因,市场份额是果
技术迭代是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风电、光伏和锂电尤为明显,光伏行业更是一部轰轰烈烈的技术迭代史。
技术迭代跟市场份额有何关系?
技术迭代的核心目标,无非是迎合市场发展需要,占据未来的潜在市场,获得先发优势。
技术迭代是起点,市场份额是终点。
技术迭代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能否替代旧技术并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渗透率”则是重要量化指标。
光伏行业的单晶替代多晶,汽车行业的电动化,都是技术迭代的典型案例。技术迭代的引领者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并带动新技术渗透率的不断提高,最终实现完全替代,同时可能孕育新一代技术迭代,周而复始。
当前,新能源行业各种技术路线眼花缭乱,光伏、锂电、储能(含氢能)等技术流派百花齐放,技术本身可能有很多“噱头”,但最终还是看是否转化为市场份额,一是技术的市场份额,二是企业的市场份额。
以锂电池技术为例。我们在讨论磷酸铁锂技术路线时,要看这个技术在锂电池领域的市场份额,以及分别在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领域的市场份额,近年磷酸铁锂在动力电池领域大幅提升并超越三元,并在储能电池领域则基本通吃,整体市场份额远超三元。
再以最近大红大紫的储能行业为例,随着锂电成本高企,其他技术路线颇为热闹,最终要看能否在储能行业或者细分场景占据一席之地,这才是关键。有些技术花里胡哨,但成本太高或性能不足,根本没有商业化的一席之地,或者只有Mini市场适用,顿时“失色”多了。
03
有市场份额,才有估值
在从0到1的行业发展初期,技术及产能是影响估值的关键;在从1到N的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步入成熟阶段,市场份额尤其是优质客户及优质份额,是影响估值的关键。
这就是估值密码。
对头部企业而言,要维持较高的估值水平,就必须维持自身相对行业的市场地位,而市场份额则是第一标准。
这就不难理解,很多头部企业不惜牺牲利润来获取市场份额,古代“诸侯争霸”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在判断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及估值的时候,首要关注点就是市场地位、市场份额、客户结构及其未来趋势,其背后需要有技术、产能、市场等核心竞争力的内在支撑。
市场份额走高,估值可以提升;市场份额走低,估值可能下降。进入某个优质客户或优质市场,估值可以改善;错失某个优质客户或优质市场,估值可能下滑。技术迭代率先市场渗透,估值可以提升;技术迭代中落伍,估值则可能下滑。
实际上,市场份额是新能源企业竞争力及估值的重要指标,把握其关键变化也尤为重要,市场份额及其暗含的客户质量、市场结构和变化趋势,可以解释大部分估值的高低及变动。
新能源产业进入新阶段,政策利好不断,需求端星辰大海,喧嚣热闹,但上游以制造、运营、服务等为代表的供给端,已经群雄逐鹿,竞争激烈,而市场份额及其变化趋势则可以成为竞争力及估值评价的核心要素。
以市场份额为纲的价值判断标准,在这个喧嚣热闹、资讯繁杂的新能源产业圈,或许可以化繁为简,更加从容和准确。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