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的减持新规发布。业界普遍认为,这一减持新举措的完善,将进一步引导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有序、理性减持股份,提振市场信心。而对前些年火爆一时的定增基金来说,新规也增加了约束条款,对于解禁期限、减持幅度等,均作出了一系列新规定。
专家表示,定增基金这一特色产品门类发展前路将日益狭窄,对部分以定增业务为主的基金管理公司来说,未来会面临较大挑战。不过此前制度套利、野蛮生长的定增市场也将会逐渐走向供需平衡、价值导向的道路。
定增基金减持幅度、期限受限
证监会5月27日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新规在保持现行持股锁定期、减持数量比例规范等相关制度规则不变的基础上,专门重点针对突出问题,对现行减持制度作进一步完善,有效规范股东减持股份行为,避免集中、大幅、无序减持扰乱二级市场秩序、冲击投资者信心。
博时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魏凤春表示,与证监会2016年1号文相比,此次《减持新规》主要变化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扩大了适用范围,第二是完善对原有监管对象的监管体系。新规最受市场关注的是针对特定股东的监管,其影响是增加了一级市场和非公开发行市场的投资者的退出成本,旨在引导股东有序减持股份,杜绝市场操纵行为,进一步压缩一、二级市场套利空间。
根据减持新规,定增股东限售期解禁后集合竞价12个月内减持不得超过50%。同时需满足“每3个月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的该部分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1%”的规定。这一条款也直接影响了市场上现有的定增基金,在产品期限、赎回规模方面都将受到限制,此类产品未来将面临一定政策风险。
研究认为,相对于股票、债券以及股权市场,一级半的定增市场是受到减持新规影响最为明显的。无论是公募还是专户定增产品,由于新规规定“定增解禁后12个月内只能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卖出50%”,使得产品投资周期在显著增加;监管层此次对“过桥减持”的明确限制,使得未来通过产品结构形式绕过监管的通道堵塞。经过正本清源,未来定增产品更多需要着重于企业的内生性增长,而不再是通过财务投资或并购重组,获取天然的套利空间和市值管理,这也是符合当前监管环境下资金“脱虚向实”的大方向。
华商基金认为,完善后的减持制度将进一步引导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规范、理性、有序减持股份,有利于进一步健全上市公司治理,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维护证券市场交易秩序,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
产品结构单一基金公司面临危机
据济安金信基金产品评价中心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市场上共有42只定增基金,合计规模524.48亿元。进入3月之后,定增市场遭遇“强监管”,公募定增产品今年以来收益为正的产品仅有两成。其中财通基金占据了公募产品中定增基金的最大市场份额。旗下财通多策略福享、财通多策略升级、财通多策略福瑞等5只定增基金合计规模为145.89亿元,占据当前公募定增市场近1/3规模。
自2014年以来,定增市场持续火爆,财通基金也在该领域发力,打出“定增王”旗号,成为市场上为数不多的以定增为主要特色的公司,市场规模迅速蹿升。不过随着监管层对定增的步步收紧,专注定增的机构旗下产品将面临巨大压力与冲击。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定增产品的封闭期为18个月,投资标的主要为一年期定增项目。在这样的产品设计中,多数定增基金必须在封闭期的前半年里参与定增,并在后续一年中等待解禁,陆续卖出。而根据新规,定增基金至少需要预留两年时间,才能完成对一年期定增项目的退出。也就是说,当前市场上多数定增基金的封闭期需要延长至两年半以上,而目前一年半的产品封闭期,远远无法满足新规下的退出机制所需要的时间。
部分专家也担心,如果基金在封闭期结束后,还要带着未解禁的项目“裸奔”,如果限售股占比过高,基金资产变现能力较弱,投资者可能无法进行赎回操作,尤其是大额赎回操作,那么流动性风险就难以避免。据了解,部分基金可能会采取修改基金合同、延长封闭期等举措来减小冲击。
定增基金未来或将逐渐淡出主流市场
济安金信基金产品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认为,类似此前保本基金和分级基金等特色基金类别,在监管日益完善的当前市场上,定增基金这一基金品种受限颇多,未来也将逐渐淡出大众投资者视野。
博时基金相关人士表示,减持新规的实施,对于定增基金产品影响直接且明显,如减持周期将对应不同程度延长;定增市场供需关系寻找新平衡,报价或将趋于理性,竞争缓和;定增个股解禁抛压适当缓解,主动型定增基金管理人的“精选选股、解禁策略”两大优势凸显。定增市场或将进入价值投资、个股精选的时代,有利于具备较强项目评估能力的主动管理型机构。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认为,近期市场处于相对低位,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减持新规在短期内对市场影响偏正面,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市场上的供求状况,也或会提振投资者做多的意愿。中长期看,大幅拉长的减持周期有助于缓解“忽悠式”重组、上市公司壳资源炒作等市场乱象,无形中有助于培育市场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理念,投资者追逐有实质基本面支撑的绩优股的意愿将愈发强烈。
整体而言,金融监管的收紧仍然是未来一段时间直接影响国内市场的最大因素,国内股债两市因为关注度高、参与主体和资金较多,或将是监管的重心所在。中欧基金认为,近期股指波动振幅应该较为有限,而每一板块内具体品种的分化有可能更加明显。如果投资者长期关注的是真价值的蓝筹股和价值型的基金,那么在任何时候都不必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