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中国记者根据数据(截至6月20日),按发行日统计了一组对比数据:
1、2016年1-6月增发募集资金7727.93亿元,而今年1-6月该数据仅为3642.02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2.87%;
2、2016年1-6月增发的上市公司数量达365家,而今年仅为181家;
3、2016年1-6月券商增发承销收入为36.45亿元,而今年仅有21.72亿元;
4、截至6月20日,已公告停止实施增发预案的上市公司共有184家,几乎等同于去年全年发布增发停止实施公告的数量,去年全年有193家上市公司宣布停止实施增发预案。
增发规模缩水一半
再融资在经历监管调控之后,募资规模较2016年已呈显著缩减之势,尤其是在今年2月份发布新规后,再融资募资规模呈逐月递减的趋势,6月份更是出现大幅下滑,目前仅有2笔增发。
按照发行日统计,截至6月20日,今年以来增发规模为3642.02亿元,比去年1-6月增发发行规模7727.93亿元,较少了52.87%。
从单月增发发行规模来看,2016年平均每月增发发行规模约为1506.99亿元,2017年1月至5月的发行规模分别为1309.67亿元、581.94亿元、734.88亿元、612.68亿元、349.74亿元。6月份至今,发行规模更骤减至53.1亿元。
增发规模缩水,实施增发的上市公司也在大幅减少。从上述表格中不难看出,今年以来个月完成增发的上市公司呈逐月减少的态势。据统计,截至6月20日,今年1月至6月增发数量分别为54笔、42笔、39笔、28笔、16笔、2笔。
“即使考虑到6月还有两周额交易时间,但6月定增总量也难有较大突破。”某上市券商分析师表示,目前已经发审委通过或者证监会批准的项目数量达有72项。一般而言,目前定增流程已经进行到发审委审批或者证监会审批,则下半年有一定的可能性进行定增发行。
“预计下半年定增发行的规模约为 4981.6 亿元,较去年大幅下滑。”长江证券分析师张宇生认为,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定增发行规模的收紧,将使市场的股票供给出现下降,由此所带来的流动性冲击也会相应减少。
当然,增发发行规模的缩水也导致了券商承销收入的降低。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6月18日,券商增发承销收入为21.72亿元,比去年同期36.45亿元减少了40%。
具体来看,今年以来在增发项目中取得收入的券商有38家,其中中信证券承销收入最高,为2.29亿元;紧随其后的是国泰君安,增发项目承销收入为1.89亿元;中信建投增发项目承销收入为1.75亿元。此外,中金公司、海通证券、华泰联合增发项目收入也超过了1亿元。此外,国信证券、瑞银证券、招商证券、中德证券和东方花旗证券增发承销收入也在5000万以上。
184家上市公司增发预案停止
今年增发发行规模从1月份1309.67亿元,突然缩减至2月份581.94亿元,不少市场人士将此指向再融资新规的出台。
今年2月17日,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同时发布《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
从修订的内容来看,《实施细则》和《监管问答》对定增明确四大要求:
1、明确发行首日为定价基准日;
2、定增规模不得超过本次发行前总股份的20%;
3、两次募集资金间隔不少于18个月;
4、公司进行非公开发行的不得有大额理财等资产。
“此次修订将减少套利行为,将定价引导走向市场化,将引导市场更加看重个股成长性α和市场整体β研究,推动再融资市场回归价值走向理性。”华泰证券金融行业分析师沈娟曾预计,修订后未来三年期定增的发行价格将更贴近市场价格,盈利空间将被压缩,未来三年期定增规模将较大缩水,同时对投资人项目筛选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政策对行业影响巨大而深远,短期效果也极为明显。以上市券商为例,2月17日再融资新规出台日晚间,兴业证券即表示,因不满足新规要求,决定终止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事宜。
而这并非个例。据统计,截至6月20日,今年以来已公告停止实施增发预案的有184笔,其中有161笔发生在新规之后,占87.5%。而与去年相比,今年以来发布增发停止实施公告的数量也几乎接近于去年全年。据统计,去年全年共有193家上市公司宣布停止实施增发预案,而1-6月发布停止实施增发预案的仅有37笔。
受新规影响,除了停止实施增发预案外,还有不少上市公司调整了增发预案内容。如国金证券, 5月8日接到公司控股股东长沙九芝堂(集团)有限公司之一致行动人涌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通知,涌金投资于5月8日通过上交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从二级市场增持了公司股份436.75万股。
今年3月14日,国金证券的定增方案获证监会批复。这是再融资新规实行后首家定增获批的券商,但定增规模已由150亿缩水至48亿,发行底价为14.3元/股。即便如此,国金证券的这一定增仍然面临着非常严重的价格倒挂,截至5月18日收盘,国金证券收报于11.63元/股,倒挂比例仍然高达23%。
有投行人士指出,以前非公开募集的资金都是企业用来造厂房流水线的,资金运用一般要3至5年,而现在上市公司进行非公开发行大多用来收购,资金运用周期很短,有些企业差不多一年搞一次增发,这一条主要是抑制企业过度融资。
据国信证券统计,2007年至今的十年间,共有1788家公司做了3407次增发,其中604家、719次增发符合间隔18个月的条件(在此不考虑前一次融资是IPO和配股的情况,所以实际数据会比本次测算还要稍大)。国信证券认为,此举将限制增发规模增长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