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市场中坚的券商也开始遭遇定增执行的难题。
国金证券日前公告,其定增计划因批复到期而失效。这成为短短一年内,第二例券商定增到期失效的案例。去年11月3日,申万宏源也曾公布类似公告。
分析人士认为,国金证券的定增到期或与其定增价与市价倒挂有关。而从申万宏源的案例看,券商目前的再融资需求仍然很大,预计券商通过定增方式的再融资热情仍不会减退。
定增告吹或因价格倒挂
10日晚间,国金证券公告表示,由于公司未能在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批复有效期内(即2017年7月10日前)完成相关发行事宜,因此,证监会的相关批复到期自动失效。
上证报记者梳理材料发现,国金证券此次非公开发行预案最早发布于2015年6月,最初方案为拟募资总额不超过150亿,发行价不低于26.85元/股。同年11月,国金证券的定增方案调整为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8亿元,发行价不低于 14.38元/股。在2015年和2016年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实施后,非公开发行价最终调整为14.25元/股。而7月11日收盘,国金证券收于11.25元/股。
“国金证券定增方案拿到批文的时候再融资新规还没开始实施,由于新规实行新老划断,其定增定价方式等并不受到新规影响。”沪上某券商分析师表示:“(定增)做不成应该还是因为定增价超过市价较多。”
其实,国金证券定增告吹并非孤例。半年前,申万宏源也公告了类似案例。
在去年11月3日,申万宏源发布“关于非公开发行股票批复到期失效”的公告。公告措辞与国金证券相似:“在取得上述批复后,公司一直努力推进发行事宜,但由于资本市场的变化,公司未能在核准批复文件规定的6个月有效期内完成本次非公开发行……批复到期自动失效。”
有意思的是,申万宏源在公告定增失效两个多月后,再次展开定增步伐。今年1月25日,申万宏源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新一轮的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议案,拟筹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90亿元。
券商定增热情不减
国金和申万的案例印证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一边不断有券商因发行价倒挂而不得不让定增计划“暂停”,另一边则是券商持续推出定增预案进行再融资的热情依旧不减。
据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2016年5月份至今,共有国元证券、申万宏源、东方证券和华泰证券4家券商先后发布了定增预案,募资规模分别不超过42亿元、120亿元、120亿元和260亿元。除了国元证券定增预案已获经发审委批准之外,东方证券和申万宏源的定增申请均已经获得证监会受理,而华泰证券的预案则已获股东大会批准。
一家券商的非银金融分析师认为,这源于当下券商通过再融资补充资金的愿望非常强烈。资金需求主要来自两融和股票质押两方面。“尤其是股票质押,(业务量)一直在增长”。
尽管如此,批复到期失效的公司若想通过定增再融资的话,需按照新规的相关要求和流程来进行。
前述分析师指出,新规对于券商再融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发行规模和间隔时间两方面,新规要求发行规模不得超过发行前总股本的20%,且董事会决议日距离前次募集资金到位日原则上不得少于18个月。这就意味着,往后定增“规模不能太大,次数无法频繁”。
不过,这并不会影响券商持续推出定增计划的意愿,前述分析师表示,如果券商想通过再融资补充资本金的话,或会继续倾向于通过定增的方式。因为,“与债券相比,定增资金成本较低。”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