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红周刊》发表《再融资之变:定增风光不再 转债、配股接棒》一文。由于再融资新政和减持新规的相继出台,定增市场从天堂跌落尘间。以往溢价发行为主的格局被颠覆,定增折价成为常态,且折价率不断走高。不过留下来的存量资金却发现了短暂的“捡漏”黄金时光。
定增折价发行成为新常态
监管政策的威力让定增市场由买方市场彻底变成了卖方市场。定增项目的发行价格也由溢价变成了折价。
“原来的定增市场无风险套利机会多,往往十几家机构抢一份定增份额。竞价过程中容易喊出高价。但再融资新政和减持新规相继出台后,增量资金不再进入市场,存量资金也大幅退出,买家群体缩水。”一直关注定增市场的韫韬投资总经理张润对《红周刊》说。
张润说:以往我们去调研定增
项目,就是谈工作,谈完就走人。上市公司从来不挽留我们,反正定增项目不愁钱。但新政出来、尤其是减持新规出来后,再去调研,上市公司态度就来了个180°大转弯,正事谈完后,都会挽留我们吃饭,并带着我们在厂房里面转一转,继续推销定增项目。
这种大环境下,上市公司为了增发通过,更多的选择折价发行。原因是减持新政延长了减持周期,需要用更大的折价来弥补定增投资者所承担的时间风险。
自再融资新政发布以来,定增折价率整体上呈现由负转正、且折价率持续走高。总体来看,从今年2月-6月,竞价类定增项目的折价率从溢价20%下降到5月的折价12%,在减持新规发布后,折价率进一步扩大,6月的折价率甚至超过15%(见附图).
风格新旧切换中,
存量资金博弈“捡漏”机会
虽然定增发行难度上升、减持新规增加了投资资金的风险,让增量资金打消了入场念头,存量资金也有不少撤出,但幸存下来的资金依然能够发现“捡漏”的机会。
再融资新政发布后,将原先定价基准日“3选1”,即旧有规定下可以选定董事会决议通过公告、股东大会通过公告、实际发行日中的任何一天为计算定增价格的基准日,新规下只能以实际发行日为基准日。由于监管层对此采取了“新老划断”的处理办法,在2月17日之前发布了定增方案并被证监会受理的方案将沿用老的处理方法,即如果以董事会决议发布日为基准日的话,依旧有可能享受到更大的折价空间。这里面就有“捡漏”机会。
记者依据统计发现,在2016年以来发布定增方案的上市公司中,有34家在2月17日之前被证监会受理、且在今年7月前获批通过,其中有21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定增价格,除7家的价格倒挂外,其余相比市价均有所折价,且不乏高额折价的案例(见表1)。三友化工就是其中1例,6月24日,三友化工公布的增发《发行情况报告暨上市公告书》中披露,其定增价格为6.66元/股,相比市价折价超过30%。
记者通过筛选发现,在2016年后发布了定增预案、且在今年2月17日前被证监会受理、截至目前发审委仍未给出结果的情形还有17例,分别为中京电子、中潜股份、新开源、百川能源、腾信股份、海南椰岛、海正药业、博云新材、东阳光科、惠天热电、亿纬锂能、精达股份、刚泰控股、凌云股份、洛阳玻璃、江南化工、当代明诚。上述方案中有11家公布了定增价格,其中凌云股份、精达股份、东阳光科3家公司的定增价格分别为11.51元/股、3.94元/股、5.91元/股,相比7月4日的股票收盘价折价空间都在20%以上,凌云股份的折价率更是达到了47%(见表2).
张润表示,这样明显的捡漏机会在过去两年中都非常少见,部分留下来的存量资金正筹备发行以“捡漏”为主策略的定增基金。“不过新老划断有时间限制,三、四个月后这种‘捡漏’机会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