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产业在2017年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据易观发布的《中国IP市场专题分析2017》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文化娱乐产业规模预计达到3505亿元,同比增长11.8%。
辐射性广泛使得文化娱乐产业内各种新兴业态层出不穷,但产业核心均是围绕“IP”一词,包括动漫IP、影视IP、文学IP、游戏IP等等成为业内炙手可热的词汇,众多细分IP共同形成了文娱IP自给自足的生态圈。
然而,市场火热下文娱IP同质化、抄袭、炒作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正在显现,文娱IP热潮或已到理性重估期,行业亟需冷思考。
巨头入局 资本追捧
文娱产业的火热已经引来BAT等巨头的入局,各家文娱IP版块规模渐成,战局拉开,阿里巴巴集团为其中典型代表。
去年4月,在合一集团(优酷土豆)宣布与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完成合并交易,成为阿里旗下全资子公司之后,阿里巴巴集团随即在6月正式成立了“阿里巴巴大文娱板块”,涵盖了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影业、合一集团(优酷土豆)、阿里音乐、阿里体育、UC、阿里游戏、阿里文学、数字娱乐事业部等等。
马云用上述举动,正式吹响了进军文化娱乐产业的号角。而就在去年底,优酷创始人、阿里文娱战略投资主席古永锵也对外解读了“大文娱板块”未来的投资方向,即IP、创新和国际化。在IP方面他如此说道:“围绕内容要升级为知识产权,其实现在内容太多了,就像现在社会钱太多了一样,内容太多了,但是什么内容作为爆款,什么可以在垂直化领域有粉丝,大家愿意买单,这个才是真正的知识财产。”
腾讯则是以IP授权为核心,以游戏运营和网络平台为基础,开展电影、音乐、动漫等多领域、跨平台的商业拓展。推出泛娱乐战略,设立互动娱乐事业群,旗下涵盖腾讯游戏、文学、腾讯动漫、“腾讯电影+”多个互动娱乐实体业务平台,致力为用户提供包括网络游戏、文学、动漫、戏剧、影视等在内的多元化、高品质综合互动娱乐体验。
千亿市场自然也引来了资本追捧。
单从文学IP来看,今年5月下旬,百度文学宣布完成8亿融资,红杉资本和完美世界领投;7月初,磨铁图书披露完成C轮3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中银粤财、千毅资本等;随后阅文集团发布赴港上市计划,融资规模6亿至8亿美元。
另有数据显示,2016年文化产业基金新增241只,募资额较2015年增长27%,募集规模已达264.5亿元,主要集中在影视、音乐等方面。
《金融业与泛娱乐产业融合白皮书》则分析指出:未来,文化产业基金的投资领域,将主要集中在投资回报周期短、易退出的影视、音乐、文艺演出等文化娱乐业态;同时,聚焦于特定领域的文化产业基金,则会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而成为主流模式。
热潮背后问题频出
不过,文化娱乐产业火热之余,文娱IP同质化、抄袭、炒作严重、资本盲目投入等一系列泛IP化问题正在显现。
一是对IP考虑不足,直接造成改编延展之后效果不佳。以文娱IP《盗墓笔记》来说,改编成网剧之后,尽管掀起了视频网站的商业高潮,但是口碑却不甚了了,在豆瓣评分低到3.2分(总分10分),而今年火热的日本IP《深夜食堂》,在国内却是槽点无数,颇显水土不服。
对于此番文娱IP的抢购潮,有业内专家表示,一是要考虑IP到底适不适合被改编;二是IP的受众是不是改编作品的受众;三是回报率是否足够。
二是授权混乱也是热潮之下的典型问题。比如由网络小说《鬼吹灯》改编的两部电影在2015年先后上映,改编网剧在2016年热播,但3部作品分属于不同的制作发行机构。又如网络小说IP《微微一笑很倾城》,由于授权过多,导致北京大神圈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和网易游戏之间发生矛盾。
此外,同质化和抄袭现象同样在文娱IP行业内被人所诟病。今年稍早,网剧《热血长安》剧组近日发布声明,承认该剧第四集抄袭网络小说《张公案》,道歉的同时主动下架第四集,并与涉事编剧解约。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资本热捧之时,一些机构也颇有概念炒作之嫌,使得众多优质IP泡沫严重、转化困难,成为文娱产业内通病。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有些机构太过于追逐短期短期商业利益,忽略了文娱IP孵化、转化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使得资金周转困难,最终效果大打折扣。
那么,文娱IP火热了两年之后,是否已经到了理性重估的节点?如何破解IP转化难、同质化严重等困局?投资者又该如何筛选IP,理性投资?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