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财经 IPO从严审核,严防业绩变脸是重点
IPO常态化的基础上对拟上市公司从严审核,让优质公司优先上市,将为二级市场带来更优质的投资标的。
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内,市场对新股发行最大的担忧就是欺诈上市。由于处罚不严,少数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为达到上市目的联手造假,对市场造成极大伤害。
目前,随着严监管的到来,公司明目张胆的造假行为和欺诈上市大为收敛,很少有公司再敢铤而走险。
在欺诈上市、虚假披露等“带病过会”行为基本杜绝的当下,笔者认为IPO审核的焦点应转移为防止新股业绩变脸。新股业绩变脸不乏公司经营和季节性因素,但确有相当部分公司属于主观的业绩操控行为,部分企业通过关联交易、放宽信用政策、调整折旧、坏账计提以及人为压低员工薪酬、广告费等企业必要支出费用的方式,来调整企业利润、粉饰业绩。
尤其是一些公司上市前为闯关IPO“冲业绩”,让经销商和关联客户大肆采购囤货,让相关公司帮忙做高业绩。不少公司在招股书中最近几年业绩呈现100%以上高速增长,业绩亮丽,每股收益高达几元。但上市之后没几个月,即突然公告业绩预减预亏,从而使得股价闪崩,令投资者亏损累累。
在投资实践中,这种行为最为市场诟病,也最为投资者痛恨但又无可奈何。年初受到追捧的大牛股乐心医疗业绩变脸后股价遭遇腰斩,就是如此。
监管层多次表示要严把上市公司入口关,完善IPO现场检查等工作机制,依法严格审核、严格监管,防止企业带病上市。截至7月25日,7月内有44家企业上会审核,其中5家企业被否,2家企业暂缓表决,发审通过率为84%。此前,6月的通过率为69%,降至年内新低,全月有12家企业未能通过发审会。
新股业绩变脸作为一种现象级问题,根本原因在于过去IPO规则要求拟上市公司需有连续盈利,盈利水平越高,发行定价也能水涨船高,发行制度造就了公司的趋利行为。因此发审委在持续盈利能力的审核中,需要特别注意此类业绩突增的公司高成长是否能够持续,财物数据是否真实,是否存在关联交易。
次新股业绩变脸,不少确实是行业因素、季节性因素或其他不可抗原因导致业绩下滑,且在招股书中已经提示了风险。
但不可否认,IPO冲业绩造成的业绩变脸也不同程度存在,并且可能已经成为部分公司和中介机构的潜规则。
治理这一多年来为害市场的癣疥之疾,需要多管齐下。IPO现场抽查,对抽中撤回材料的公司进行问责。业绩大幅变脸、亏损的公司,一律禁止各类原始股东在亏损年度减持。变脸严重、投资者反响较大、媒体强烈质疑的公司,应对公司进行后续调查。有严重问题的,追究发审委员、上市公司高管、中介机构的责任。
以上就是新三板财经,更多财经请关注财经365新三板频道。(原标题:IPO从严审核的重点是严防业绩变脸)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