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三板 融资 / 创业 / 动态 / 观点 > IPO繁荣之年新业态: 投行力拓前端 买方试搭项目池

IPO繁荣之年新业态: 投行力拓前端 买方试搭项目池

2017-08-20 09:2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9月23-24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1世纪国际财经峰会2017年会将在深圳举办。券商、基金和上市公司等资本主体,在经济新周期的大课题下,将面临什么样的资本新生态?这将是与会的学者、监管人员、机构大佬和上市公司高管最重要的讨论课题,而在一重大课题之内,企业的IPO无疑是重中之重。在年会举办前夕,我们将持续推出企业IPO观察的专题报道。 (李新江)

导读

一位中信证券资深投行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上半年因IPO审核速度快,其团队的存量项目基本都出了。而去年报的项目按照现在的速度今年也会出得差不多。目前的工作重心已经放在开发和培育新项目上。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截至8月18日,年内发审委共审核338家企业的首发申请。

这一数据已经是2016年全年的1.2倍。自2014年IPO重新开闸后,2014年、2015年、2016年全年审核首发申请企业分别为125家、282家、275家。

随着IPO审核提速,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脚步也在加快。截至目前,年内已有302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首发募资总额达1524亿元。企业数和募资总额均超越去年全年水平。

在这个IPO繁荣之年,身处一线的券商投行部门最为强烈。

有多位投行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16年政策红利期其所在的团队热情高涨,都希望趁着IPO提速,加快消化存量项目。增量项目开发上,各个机构也开始未雨绸缪,从承销保荐向上游延伸,培育企业成长。

居安思危。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IPO丰年,部分机构已经逐渐将目光转向并购重组,向存量资源整合的业务转型,这对习惯IPO思维的传统投行人提出了更高要求。

8月18日,北京某知名私募基金董事长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坦言,该公司已经启动Pre-IPO业务的投资,2016年该机构业务主要集中于PPP项目,其与西部某省也从事的多单项目备受关注。

老牌投行收获最大

“上半年,都在趁着IPO加速尽量把时间往前赶,加班最严重时连着一个月都没有休息。”一位安信证券投行部人士告诉记者,“政策也有不确定性,大家认为这个机会难得。”

一位东兴证券投行人士则对记者表示,“目前IPO审核速度快,很多以前对IPO不是很有信心的企业,现在也会尝试申报。”

从月度数据来看,年初至今IPO审核速度比较平稳,波动不大。据记者统计,自3月份以来,发审委每月审核的首发企业数量基本在50家以上,3月至7月分别为52家、50家、64家、42家和54家。每月的核准批文发放速度在40家左右波动。

由于券商的保荐承销费用与承销金额挂钩,广发、中信、海通成为2017年来在IPO上收获最为丰厚的三家券商。

WIND数据显示,2017年至今,摘得IPO承销金额前三甲,分别为133亿元、101亿元和97亿元,承销家数分别为25家、19家和22家。

2016年IPO承销最多的中信建投,全年承销家数仅为14家,承销金额为183亿元。

一位中信证券资深投行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上半年因IPO审核速度快,其团队的存量项目基本都出了。而去年报的项目按照现在的速度今年也会出得差不多。目前的工作重心则放在开发和培育新项目上。


“以前做项目从报会到过会,得有两三年,今年提速后,只要一年到一年半。”一位申万宏源投行部人士告诉记者,审核速度快对券商是好事,项目周期。

对于IPO当前的审核节奏是否会持续较长时间,该申万宏源人士认为,去杠杆环境下,IPO作为直接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肯定会保持一定速度。“同时密切关注退市制度,如果退市制度可以正常推出并执行,那么注册制才会真正到来。”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在IPO领域增加布局的不止投行类机构,不少私募类投资机构,则开始通过“母基金”或“综合融资服务”等模式,增加在项目端的布局,建立类似“项目池”以应对市场新形势。

备战“否决率上升”

审核速度加快并不意味着监管放松要求。

前述申万宏源投行部人士认为,现在对IPO的审核要求更严格了,对企业利润规模的要求比以前要高。“相当于把注册制要求的完全信息披露和审核制下的对企业成长性及盈利能力要求结合起来了”。

事实上,2017年以来,首发上会否决率呈显著上升态势。

数据显示,年内发审委共否决了46家企业的首发申请,否决率达13.6%。而去年全年否决企业数仅18家,否决率为2.21%。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被否决的企业中,大约15家的净利润或扣非后净利润在3000万规模以下,占到被否家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因此,“净利润规模3000万以上”成为券商选择保荐项目时一个约定俗成的指标。

“一般现在创业板申报期最后一年盈利最好是在三千万以上,主板五千万,这样过会把握会大些。因为利润规模小往往意味着不规范的地方多,抗风险能力低。成长性要求就是在申报期最好利润能保持增长。”前述申万宏源人士说。

前述东兴证券投行人士亦表示,净利润规模至少3000万,以下的不会接。“尤其是团队手里项目多的肯定会优中选优,挑资质更好的项目来做。”

但在行业繁荣期往往亦孕育着式微的风险。

随着IPO扩容,越来越多符合标准的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这同时也意味着,大项目、好项目将越来越少。尤其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未来券商寻找保荐项目的难度将越来越高。一位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对记者坦言,“毕竟大公司就那么多,上一个就少一个。”

前述中信证券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其解决的办法是向上游延伸,提前规范指导,慢慢培育,等到企业发展壮大再保荐承销。

“目前正在积极消化现有储备项目,并且不断挖掘新项目。新项目会侧重在国家政策鼓励,发展空间大的行业,比如半导体、新材料等。”前述申万宏源人士说。

并购重组趋势

尽管IPO如火如荼,但在增量经济向存量经济转换的背景下,部分投行开始将目光由IPO转向并购重组。

从国际经验看,美国市场自2013年开始IPO企业数量及募资额度便在连年走低,全美2016年仅105家公司上市,为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与此同时,并购市场则持续繁荣,在交易金额上接连创下历史新高。

今年6月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也在证券业协会第六次会员大会上公开表示,证券公司不能只盯着承销保荐,更要在并购重组、盘活存量上做文章,为国企国资改革、化解过剩产能、“僵尸企业”的市场出清、创新催化等方面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

数位接受采访的投行人士均表示,并购重组肯定是未来趋势。未来投行人要同时懂IPO、并购重组和投资业务,对能力的要求会越来越全面。

据记者了解,目前申万宏源等券商已经在尝试由传统的区域分组转向行业分组。

“过去行业内只有三四家大投行分组,申万现在正在尝试行业分组,刚开始组建会有难度,因为行业分组需要有相关人才,并且刚开始行业组也面临项目数有限的问题,但未来做投行肯定要行业聚焦。”一位申万宏源人士告诉记者,“以行业组划分,未来投资、并购和IPO都要做。”

而业内先行者的做法或许能够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

中信证券在投行业务上一直以行业分组,前述中信证券人士告诉记者,其所在的组目前IPO和并购重组、直投都做,而IPO直投在总收入中占比已相对较高,“先投资企业,未来好争取保荐”。

从买方机构的情况来看,北京某私募机构高管透露,通过启动“上市公司+母基金”的模式,增加对于资产端的布局范围,通过与现有上市公司合作,推动并购重组的模式,实现资本获利。“如果有好的资产标的,我们也会帮助企业直接启动IPO。”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标签IPO 融资 投行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