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上周五,自8月29日以来两市主力资金已连续14个交易日呈现净流出状态,而近几个交易日来资金流出态势甚至出现加剧势头。另一方面,伴随着两市主力资金流出加剧的是两融余额近期的迭创新高。截至上周五,两融余额已近万亿关口。上行速率较前虽有所放缓,但也尚未出现明显转折迹象。而从近期公布的周新增投资者开户数量上看,似乎仍还有理由乐观。分析人士指出,在当前经济平稳增长、市场整体估值不贵的背景下,短期A股虽将可能面临盘整,但中长期来看,“去伪存真”主线下A股走势不悲观。
资金流出两融创新高
上周五,上证综指低开后,全天维持弱势震荡。至此,两市已连续两个交易日出现回调走势。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深市连续两个交易日也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调,但跌幅显著小于沪市,表明了“沪弱深强”的总体格局仍在延续。而从实际交易的情况来看,由于资金在热点方面的频繁进出,当前盘面热点的切换速度依然令人“应接不暇”,仅房地产板块稍显持续。从主力资金连日净流出和两融余额持续走高两方面的情况来看,资金在当前点位上仍未达成一致。
从两市主力资金的流向来看,上周主力资金全周均呈现净流出态势,截至上周五,两市主力资金已连续第14个交易日出现净流出。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上周四时两市299.92亿元的主力净流出额,周五时这一数字升至321.44亿元。表明资金对后市看淡情绪仍在延续。
与主力资金连日撤退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两融余额迭创新高,直逼万亿“大关”。值得注意的是,其实当前资金成本整体不低,8月份资金面一直相对较紧,9月以来资金面虽有所缓和,但资金波动仍然较大。而在此背景下,从6月开始,随着股市转暖,两融余额出现明显抬升,截至9月14日两融余额报9849.27亿元,较6月增长了约15%。而连日来两融资金的大胆进场,也代表了部分资金较为乐观的态度。
从上述两组数据传达出的“矛盾”信息中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资金在3400点关口前仍未达成一致。因此,上周指数数度冲击3400点关口未果后由于后继乏力,无奈折返。
众所周知,观察资金这一只市场背后“看不见的手”对考察盘面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从连日来两市的净流出来看,观望情绪虽有所上升。但另一方面,当前市场主体的参与热情也可以从两融数据中得到清晰体现。天风证券表示,两融作为场内加杠杆行为,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情绪和参与主体对大盘走势的预期。从历史数据来看,两融规模同上证综指走势的拟合度还是相当高。而今年以来两波像样的涨幅,也都伴随着两融余额的持续上升。从融资买入额的角度看更加直观,每一次指数上行,同时都能看到融资买入额走出更陡峭的斜率。整体来说天风证券指出,历史数据显示两融指标虽并不是市场走势的前瞻指标,但两融指标的提升却是股市增量资金的重要证据。截至9月14日,两市日均成交额超过6000亿元,比8月上了一个台阶。两融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成交量的提高并不仅仅来自于换手率反映的交易活跃度,而确实有增量资金入场。这也是该机构依旧认为目前市场仍然处于做多窗口期的原因之一。
资金追逐热点板块
总的来看,上周两市成交量为3.03万亿元较前一周的2.99万亿元仍出现了微幅放大,说明场外资金介入市场的意愿并未减弱,信心仍然较强。但从两市各自的成交量来看,深市成交量方面大于沪市,这一情况与上周盘面上延续着的“沪弱深强”格局也较为一致,表明当前盘面的主要驱动力仍主要来自资金对热点板块间的追逐方面。
从资金在行业方面的流入情况上看,上周,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仅有房地产和食品饮料行业实现净流入,流入金额分别为18.94亿元和3.86亿元。其余26个板块均不同程度地呈现出资金净流出态势。从单日的情况来看,每日情况也有所差异。而从行业涨跌方面的情况上看,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至收盘时有21个板块实现上涨,其中房地产、综合、电气设备、汽车、食品饮料5个行业涨幅均超过2%。下跌的板块则有7个,跌幅居前的是本周稍早受到资金“热捧”的钢铁行业,其跌幅达3.7%。其他如采掘、计算机、银行跌幅也均超过1%。一方面,反映了当前令人“应接不暇”的热点切换背后仍是资金“挪腾”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热点间涨势缺乏持续性的背后多因当前资金仍对后市缺乏一致共识所致。
从本周资金净流入情况看,最受资金“青睐”的行业非房地产行业莫属。华鑫证券表示,就目前而言,随着地产旺季到来,短期房地产市场有望得到边际改善。年初以来地产板块的涨幅仅为4.37%,同周期、大金融、消费三个板块相比具备了非常大的绝对空间优势,而在此背景之下,地产板块有望得到补涨行情。
分析人士表示,虽然资金对房地产板块已出现明显看涨情绪,但仍需注意到当前市场的做多情绪仍不稳定,短线对热点的追逐并不明智。在此背景下,仍需坚持一定的投资主线。
展望四季度,海通证券姜超则用“去伪存真”来形容。姜超表示,今年以来,从中国相关资产在全球的表现来看,表现好的资产主要可以归功于两大类,一是和消费有关,比如家电、家具、食品饮料、化妆品等;二是和服务业有关,比如社交、教育、互联网零售、快递、旅游度假、保险等等,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从工业投资向服务消费转型,服务和消费类资产是未来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