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讯 去年9月,证监会发布《中国证监会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对贫困地区企业IPO将享受“即报即审、审过即发”的绿色通道。一时间,新三板上满足条件的企业倍受追捧,公准股份便是其中之一。
然而,时过境迁,公司如今却是问题不断,多名高管被立案调查,还出现了账上资金6个亿,实控人却靠质押股权度日的“咄咄怪事”。
资料显示,公准股份成立于2004年12月,2014年8月7日挂牌新三板,是黑龙江省海伦市生猪屠宰企业,公司主营业务是生猪收购、屠宰、冷藏和销售。
作为新三板首批进入创新层的企业,公准股份连续三年年营收均超过10亿元,一时成为备受欢迎的明星股。
“主办券商提示经营风险;年报业绩亮眼,却被股转问询;因做市商不足,被迫变更为协议转让;近日,公司包括实控人在内的多名董监高人员因涉嫌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一年多时间过去,昔日的“明星企业”,如今却是一地鸡毛,其中原因值得探究。
多名高管被立案调查 事起何因?
近一个月来,公准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公准股份,证券代码:830916.OC)已经披露多条公告称,包括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在内的6名董监高人员因涉嫌存在信披违法违规行为,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2017年10月26日,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韩义文最先收到立案调查通知,随后在11月3日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晁烨、董事兼副总经理孙运国、监事会主席吴秋辉、监事艾晶也因相同原因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紧接着在11月17日,公司前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宫传忠也成为被调查对象。
在公司多名董监高被立案调查之前,公准股份主办券商华安证券就曾对公司进行了多次风险提示,而券商的风险提示往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风险信号。
今年4月10日,华安证券对公准股份进行三项风险提示,其中,存在收购事项未经审计和评估、经营情况存不确定性等情况。
其中,风险提示涉及的存在收购事项未经审计和评估,事起公准股份2016年9月,宣布以7500万元收购黑龙江省七合畜牧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七合畜牧”),该项议案经过了董事会审议。华安证券披露该项收购事项风险,明确指出:公准股份计划收购的七合畜牧未经审计、评估,且公司将2015年募集到的1.5 亿元全部用于收购七合畜牧的股权及增资,但该收购公司目前尚不能达产,提示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同时,华安证券还提出该笔募集资金使用不规范问题。券商表示,从2016年9月至今,持续督导人员多次电话、邮件督促公准股份根据股转公司的要求,签署募集资金三方监管协议,公准股份不予配合,至今尚未签署协议。
“华安证券持续督导人员近日对公准股份进行了实地走访,通过现场核查发现公准股份的经营情况存在不确定性”,但公准股份在后期的回应中,并未对华安证券持续督导人员实地走访的情况表示认可,仅称是华安证券持续督导人员根据公司更换审计机构以及相关增资事项而提出的公司经营情况存在不确定性。
“切割车间里合计大约50人左右,十余人正围着一个直径2米左右的热水锅烫猪毛儿,而十余人围绕一条切割流水线则将已经杀死的猪切成两片儿,剩下10余人则负责将猪内脏和下水分拣。车间里充斥着猪内脏的臭味,地上流淌着血水,冷库在一旁锁死了大门。年营收10多亿的公司只有这一个工厂”这是一家新三板平台在9月份曝出公准股份的工厂现状。现在看来,公司经营存在不确定性被曝光或许是其逐渐失宠的一个导火索。
亮眼年报被问询 公司多项风险引质疑
经营不确定性被曝光,风险已示,市场上没有反应不太可能。随后的交易日即4月11日,公准股份遭遇股价腰斩跌幅高达51%,而相关影响在4月12日的盘面依旧未消除,开盘后公准股份股价的跌幅再次超过10%。
据相关媒体报道,短短近七个交易日中,公准股份股价跌幅近78%。实际上,虽然主办券商是在4月10日披露的风险。但是公准股份的股价早已开始下跌。今年以来该公司股价由4元跌至1.78元,跌幅达55.5%。其中,3月31日,该公司股价下跌1.84%,但是成交金额高达2118万元,超过平时日常交易额的100倍。4月6日,股价继续下跌,跌幅达到了14.17%,成交更是放出巨量,交易金额达到了3023万元。
有观点称,主办券商在发布风险提示公告日前,出现异常暴跌成交量放大,可能有内幕交易、提前泄露信息的嫌疑。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年报披露关头,公准股份原聘请的审计机构不再对其2016年年度报告进行审计。虽然券商多次风险提示公司可能存在无法披露2016年年报的风险,但公准股份最终还是7月11日披露了更改后的年报,并且业绩依旧亮眼。